在很多人看來,哭可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男兒有淚不輕彈”,更是成為了家長教育男孩子的強有力的理由之一;對於女孩子也是,家長也總會找到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勸誡孩子不要哭。
其實,眼淚只是一種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與性格的堅強與否無關,如果家長一再強制孩子忍著淚水,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問題。
那麼,既然孩子哭不是懦弱的表現,一遇到事情就哭的孩子和經常忍著眼淚的孩子,
這兩類孩子在長大之後有何區別呢?
1、負面情緒宣洩方式不同
在大人看來,雖然孩子面臨的事情都是雞毛蒜皮小事,比如玩具找不到、作業做不完等,但是對於孩子成長的那個階段來說,此等事情算是大事情了。
如果在孩子面對此類事情時,家長覺得不至於哭,從而阻止孩子透過哭泣來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時間一長,孩子面對相同感受的事情時,會下意識地忍著自己的眼淚,一旦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宣洩口,很容易導致負面情緒的累積,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2、同感能力不同
同感即共情,指的是可以設身處地地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比如孩子看到電視中的人物哭泣,孩子會不由自覺地跟著哭泣,這就是一種同感能力,同感能力強的孩子,一般是一個善於交際的孩子,在與他人的相處中,總是換位思考,想他人所想。
然而,經常忍著眼淚的孩子,並不能說此類孩子是一種冷血、無情的孩子,畢竟有的孩子只是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表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但是此類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可能會總設定一道心理防線,總讓別人產生一種距離感,這與他總是忍著自己的情緒不表達出來是有關的。
3、感情表達方式不同
雖然說經常哭泣可能會對眼瞼、結膜等產生損害,但是偶爾的哭泣有利於滋潤眼球,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每次哭完都覺得事情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遇到事情想哭就哭的孩子似乎看起來有點煩,但是透過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可以有效地釋放內心的壓力和委屈,不會因為內心的壓抑而產生心理問題。
而一些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即使面對很大的挫折也會把自己的眼淚吞進肚子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消化,雖然在他人眼中看來,他們可能表現得是陽光積極的一面,但是在他們的心中,總有一塊地方是脆弱的。
瞭解了兩類孩子的區別之後,家長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呢?
1、安慰孩子
當家長看到孩子哭泣時,不管孩子是因為什麼哭泣,首先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情緒,可以透過一些安慰性語言進行安撫,也可以給予孩子一個擁抱表示安撫,總而言之,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透過家長的安慰,孩子可以獲得安全感,可以使孩子重拾戰勝困難的信心,也可以獲得面對挫折的勇氣。
2、不呵責孩子
一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孩子不能隨意哭,一旦孩子在他們面前哭泣,便會厲聲呵責孩子。
在他們看來,哭泣是沒有出息的表現,然而這兩者一點關聯也沒有,在孩子哭泣的孩子呵責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哭泣是錯誤的,從而總是忍著,有委屈也是選擇自己慢慢消化,從不和別人訴說。
尤其是在教育男孩子方面,家長更是因為一些傳統社會性別的觀念,壓制孩子真實的情感表達,這都是不科學的。
3、尋找孩子哭泣的原因
在安慰好孩子情緒的基礎上,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哭泣的原因,如果問題不是來自孩子,需要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是孩子的問題,也不要責怪孩子,在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產生改變。
父母在幫助孩子尋找哭泣原因的過程中要充滿耐心,一些性格急躁的父母看到孩子吞吞吐吐,可能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態,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靈受到二次傷害。
總結:
哭與不哭並不是區分孩子是否堅強或者是否有出息的準則,哭泣只是孩子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每一個家長都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安慰孩子、不呵責孩子,並幫助孩子尋找哭泣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可以合理地宣洩自己的情緒,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