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當我寶寶對於搖鈴、鈴鐺、紅球的反應以及各種抓握行為與父母們分享時,會說明寶寶的意識形態及其代表的內在協調能力。我們會探尋寶寶應對這個新世界的方式。之前提到的6種狀態(深睡眠及淺睡眠、昏昏欲睡、清醒、煩躁、哭泣狀態)的迴圈是寶寶用來掌控其內在及外在世界的方式,瞭解這一點的父母已經有能力讀懂寶寶了。在24小時內,這些狀態的迴圈讓父母們可以預見寶寶的行為。通過了解新生兒對周圍環境的掌控能力,會讓父母和其他看護人更加尊重寶寶的能力。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瞭解寶寶在所有評估時出現的反應和反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發掘每個寶寶的獨特優勢及劣勢,甚至發現些預示 著氣質類 型的早期線索。無論是睡眠需求還是哭泣的方式,寶寶們對周圍各種刺激的反應方式千差萬別。他們可能會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包括需要安撫的形式,對待飢餓及不適的反應,對於溫度變化的反應,抓握物品的方式,與照料者的互動方式。父母不要把自已寶寶的性格特質與其他寶寶比較,而要觀察自己寶寶與世界相處的獨特方式和氣質型別。就如前一章中探討的,父母在寶寶出生前就可能對此有所感覺了。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對寶寶來說,父母的聲音構成了一部分外在世界。如果寶寶處於安靜清醒的狀態,我會把寶寶抱起來,一手托住他的頭,一手托住他的屁股,讓他仰面看著天花板。當我溫柔地對他說話,他會轉向我並尋找聲音的來源。當他發現了我的嘴在動,就會變得活躍起來。然後我會讓他的媽媽站在另一邊,同樣溫柔地對著寶寶說話。任何一個寶寶都會選擇女性的聲音,他會轉向媽媽,找到她的臉,表現出高興的樣子。我每次做這個實驗時,媽媽們都會走到寶寶身邊緊緊地抱住他,對他說:“你認得我的聲音,是嗎?”新生兒這種讓人驚訝的反應是在情理之中的,可以促使母子間的關係變得更親密。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當爸爸們在場時,我會在他們身上做同樣的實驗。大部分情況下(約80??寶寶會轉向爸爸而不是我這邊。如果他沒有轉向爸爸那邊,我會輕點他的頭讓他轉過去。我的目的並不是想測試新生兒的反應,而是為了加深爸爸與寶寶的關係。然後,爸爸會和媽媽一樣,走向自己剛出生的寶寶大聲說:“你已經認識我了!”彷彿這是個奇蹟似的。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那些想引起寶寶關注的成年人通常會提高自己的聲調。寶寶們在子宮裡可能就已經適應了女性的音城,所以對於較高的聲調會作出更多反應。當你輕柔地拍拍寶寶,他會得到安撫。當你斷斷續續地快速輕拍寶寶時,他會醒過來或出現驚跳反射。視覺反應也是如此。如果你緩慢地移動,寶寶的視線會跟隨你的臉。如果你移動的節奏過於突然,或者與寶寶之間的距離超過50釐米,寶寶就只能呆呆地注視,無法調節視線或聚焦了。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很多父母並不需要這些說明來幫助他們理解新生兒是多麼精彩而複雜的個體。不過,與專業人士分享對於寶寶的首次評估讓他們有機會去提問,放下那些可能會有的憂慮。所以,當我與父母起為寶寶檢查時,就有了雙重目標。一是為了提醒父母們注意到新生兒已經具備的令人驚歎的多種能力,讓他們用新的視角來觀察寶寶的行為,把每個反應看成是與他們交流的語言,這會讓父母們準備好關注並關愛寶寶的成長。二是為了讓父母們瞭解我對他們和寶寶的反應很感興趣。如果他們可以把我當成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個積極的觀察者及參與者,就可能不再有戒心,在未來與我見面時還會積極介紹寶寶的成長情況。在這次簡短的會面中,寶寶吸收周圍的資訊,遮蔽各種刺激,並開始掌控自己的世界。這個敏感期使我和父母發展出了一種共同的交流方式,也讓我們的關係得以繼續發展。一段時間以後,父母們打電話或拜訪我時就會說:”你記得那天嗎?現在他已經會那樣做了。你知道一定會很高興吧。”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有一位與我30年沒見的母親曾經在50名觀眾面前站起來說,我曾經見過她的孩子並與那個寶寶起玩,她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天的場景。她說打當時她的寶寶只有兩天大,特別活躍,我預測他在兩歲時會變得非常逆反,結果兩歲時他確實就是我說的那樣!那麼多年過去了,這位媽媽依然記得有人曾經和她一起學習瞭解自己的寶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01 字。

轉載請註明: 瞭解寶寶的個性,父母應該這樣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