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屬於全身代謝性疾病,常見於老年人,不過各年齡時期均可發病。疼痛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的早期症狀,腰背部疼痛最常見,隨著病情發展可導致身高變矮、駝背和呼吸受到限制,輕微受外傷後易骨折。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以下5個因素最常見。
哪些因素會誘發骨質疏鬆症?
1、年齡
一般3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頂峰,35歲後骨溶解速度加快,骨質逐漸減少,特別是55歲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快,久而久之生成骨質疏鬆症。
2、物理因素
骨峰值高低跟物理因素息息相關,包括運動量、接受陽光照射時間、肌肉發達程度和體重以及機械性應力等。運動量不足,缺乏日光照射等都是引發骨質疏鬆的高危因素。
3、激素原因
卵巢切除後、絕經後體內雌激素分泌不足,骨吸收量增加,腸道吸收鈣含量減少,從而加快骨質疏鬆發生發展。長時間服用糖皮質激素和抗凝劑藥物等,可影響機體吸收鈣和維生素B12,促進鈣跟隨尿液排出,使得骨量流失,從而引起骨質疏鬆。
4、體內缺乏營養
一天鈣攝入量不足600毫克,體內缺乏維生素D,蛋白質含量過高會產生太多酸性物質,尿鈣排洩量增加,從而誘發骨質疏鬆。
5、其他因素
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長時間臥床,肝腎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患骨質疏鬆的風險較高。不節制地喝酒、喝濃茶以及濃咖啡、吸菸等可增加尿鈣排洩,增加骨吸收,從而誘發骨質疏鬆。
如何保護骨骼?
1、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
體內缺乏鈣時骨骼中鈣釋放到血液中,維持血液中鈣含量,降低骨密度,從而造成骨質疏鬆。因此應多吃高鈣食物,如奶類奶製品、豆類、三文魚、綠葉蔬菜和紫菜海帶等;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吸收鈣,減少鈣經腎臟排洩,可以從蛋黃、海產品和蘑菇以及瘦肉中獲取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方法是曬太陽,每天曬20~30分鐘左右。
2、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能維持骨量,延緩骨質流失速度。年輕者可選擇高強度的運動如跳繩或慢跑,能增強骨密度;老年人可選擇快步走遊、泳或練太極拳等;已經有骨折風險的患者不能用力搬重物,也不能跳躍和脊椎前彎。
溫馨提示
最近幾年來,骨質疏鬆發生趨於年輕化,所以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要保持適度運動,刺激骨細胞生成。必須戒菸戒酒,少喝濃茶濃咖啡,絕經後的女性應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激素替代治療。
年齡超過40歲的人應每年去醫院做次骨密度檢查,若骨量減少達到29%就被判斷為骨質疏鬆,此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維生素D和對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另外,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不能過度勞累,也不能長時間做重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