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一個比較受關注的話題是:一個帶著微笑的人有可能抑鬱嗎?這個疑問其實可以拆分成兩個問題——抑鬱的症狀究竟有哪些;情緒到底是不是“眼見為實”,笑容就表示著開心,哭泣就代表難過。
抑鬱的症狀大致可以分成四個方面:情緒方面、認知方面、行為方面和軀體方面。情緒方面,抑鬱並不只是大多數人以為的悲傷,而是對應著一組包括自罪感、失敗感和受罰感等的情緒。抑鬱症患者的自罪感有時候可能會脫離實際,比如認為“自己對不起家人,犯了很多錯”。易怒也是常見的一種抑鬱症狀,在兒童青少年中,這個特點比較明顯。抑鬱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容易否定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失敗感。
抑鬱的認知症狀包括自殺相關的想法、對健康的擔憂、思維變慢、做決定變得困難和無望感等。當聽聞某人自殺時,人們往往會問,這人自殺前到底經歷了什麼事。事實上,抑鬱是導致自殺的不可忽略的原因。健康雖重要,但是對健康的過度擔憂卻可能對生活造成影響,是抑鬱的一個症狀。記憶變差和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抑鬱的認知症狀。看不到希望,也是抑鬱的一個特徵。看不到希望並非表明這個人真的沒有希望——一個被抑鬱所困看不到希望的人,可能在旁人看來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
抑鬱還會出現一些能夠被外人觀察到的行為表現,比如工作或者學習效率往往會降低。興趣下降、社交退縮也很常見。
睡眠紊亂是抑鬱常見的軀體症狀,具體表現不僅包括失眠,還可能是睡眠過多。此外,食慾變化,變差或者變好,以及對應的體重的明顯改變,都可以是抑鬱的軀體症狀。抑鬱的個體常常覺得“累”,沒有精力。這種累和大量勞動導致的疲乏不同。疲乏可透過休息緩解,而作為抑鬱症狀的累則很難緩解。對一些抑鬱嚴重的個體而言,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穿衣這類事都可能出現困難,甚至沒有能力完成自殺計劃。此外,沒有明確原因的軀體疼痛,無論是區域性或者全身,都有可能是抑鬱的症狀。
情緒識別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一張中國人的憤怒面孔不至於被美國人知覺成喜悅,這是一個常識。但是這個常識存在的前提應該是情緒表達者的情緒線索非常明顯——當情緒線索不夠明確的時候,情緒識別可能會變得很困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爭吵常常圍繞對方不及格的情緒識別能力展開,如“你為什麼不知道我不高興”。這個例子表明——哪怕在親密的人之間,也不一定能識別彼此的情緒。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對應著“情緒的透明度效應”,特指人們會高估他人對我們情緒的覺察程度的錯覺。情緒的透明度錯覺的存在,是以不想偽裝情緒為前提的,如果一個人想要偽裝,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並不是一件太艱難的事情。
總之,微笑並不意味著內心的快樂。
(作者繫心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副研究員,二級心理諮詢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