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裡還在用洗潔精嗎?
“用小蘇打代替洗潔精洗碗,更安全”
“用淘米水或者麵粉洗碗,更健康。”
“洗潔精有殘留,有致癌風險。畢竟是接觸入口的東西,還是不要用了。”
洗潔精是“害人精”嗎?會對健康產生危害嗎?
一、洗潔精會不會致癌?每次洗碗,小九總要用洗潔精才覺得可以把油汙洗乾淨。然而,關於洗潔精的謠言一直不少,甚至有說洗潔精會殘留化學物質在餐具上,能致癌……
日常,我們使用的洗潔精,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等)、香精和色素等成分。其中含義的表面活性劑,聽起來就像“化工品”,似乎就讓人擔心。
表面活性劑是一大類化學物質的總稱,可以使本不相溶的水油“融合”,使油一下子就能被水衝乾淨,這也是洗潔精去汙的原理。
事實上,表面活性劑種類繁多,被用於製作餐具洗潔精,都是經過了嚴格的安全驗證的。
至於,表面活性劑吃多可中毒,那就不能脫離劑量了。有研究表明,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導致半數實驗動物死亡的計量大都在1克/千克以上,少數在5克/千克以上。
根據我國的《國家安全標準 洗滌劑》規定,表面活性劑,都是無毒或者低毒的物質。對於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可能要喝完一整瓶洗潔精可能才會出現中毒反應。
關於活性劑的殘留問題,在《表面活性劑的安全性和溫和性》中也證實,對於長期使用洗潔精可能導致的致癌性、致畸性等問題並不存在,清潔精對人類和環境都不會造成危害。
更何況,洗潔精這類產品研發已經比較成熟,國家也會定期對產品進行抽查,樣品中不得檢出重金屬、類雌激素物質、熒光劑等。而近年來洗潔精的抽檢合格率還是非常高的,接近100%。
只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在水中電離為十二烷基苯磺酸根離子和鈉離子,兩種離子使油汙相互融合,溶解到水中,再經過清水漂洗,徹底洗掉。但伴隨去汙過程,手部皮膚的油脂也會被去除,所以很多人洗碗後,會覺得手部乾燥。
二、果蔬清洗劑比洗潔精更好嗎?在挑選洗潔精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產品上標有A類、B類,這是什麼意思?
洗潔精的A類,指可用於清洗食品的洗滌劑;B類則是用於清洗餐飲具以及接觸食品的工具、裝置、容器和食品包裝材料的洗滌劑。
由於A類直接與食物接觸,所以在標準上A類產品的要求也相對B類更高。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洗滌劑未必能去除農藥殘留,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對市場上常用的5種果蔬洗滌劑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果蔬洗滌劑確實能夠去除部分農藥殘留,但都不能做到100%去除,不少果蔬洗滌劑也沒有達到商業宣傳的效果,乾淨程度也沒有比水洗好很多。
所以,用水清洗也是可以的,如果一定要用,選擇標有食品級的A類也行。
現代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非常普遍,農藥殘留在果蔬上是不可避免的,但並不是說有農藥就一定會對健康有害,所以大家也無需過於糾結。
三、洗潔精殘留,洗幾遍才能乾淨?皖南晨刊記者曾做過關於洗潔精殘留的實驗,透過從市面上隨機購買3個不同品牌的洗潔精,然後送去專門檢測機構,模擬日常清洗的方式之後,進行殘留檢測。
結果發現,第一遍三種洗潔精的殘留為0.12mg/cm²、0.15mg/cm²、0.11mg/cm²;當沖洗到第二遍的時候,三種洗潔精的殘留量都低於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洗滌劑的殘留量應該低於0.1mg/cm²)。沖洗5遍以上,三種洗潔精的殘留是0.01mg/cm²。
也就是說,想要清除掉洗潔精殘留可能存在的風險,對餐具沖洗2遍就可以了。
也有人擔心洗滌劑存在甲醛超標。根據國家規定,洗滌劑是明令禁止不能新增甲醛的,如果檢測到甲醛超標都屬於非法新增。
所以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一般都沒有這個問題存在。
四、二種洗潔精,請儘量別用購買清潔精時,除了要檢視有效成分,這些洗潔精也不適合家庭長期使用。
1,散裝類
有人認為散裝洗潔精便宜大罐,尤其是一些餐飲小店,都喜歡購買這些“三無”的散裝洗潔精。
就散裝洗潔精和品牌洗潔精,深圳市品質消費研究院曾釋出一個實驗,結果發現,散裝洗潔精不僅不衛生,不親膚,去汙能力弱,有些微生物指標高於標準的47倍,存在健康風險。
2,太香的洗潔精
據浙大二院汪慧英主任表述,曾有病人因聞到洗潔精香味而導致休克。該名病人屬於“暈香”的過敏體質,當時聞到的洗潔精香味過於濃,引起氣味過敏,導致過敏反應。
其實不管是否過敏體質,人的嗅覺神經都有適應範圍,如果暴露在高濃度的某種香味中時,無論過敏與否,都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等不適。所以太香的洗潔精也不適合使用。
日常清洗餐具,你都會使用洗潔精嗎?關於洗潔精的這些誤區,你有了新的認知嗎?總而言之,清潔用品只要是正規渠道購買,都可以放心使用。#謠零零計劃##健康真知計劃#
參考資料:
[1] 《長期用洗潔精,對身體有害嗎?》. 騰訊醫典她知. 2021-12-30
[2] 《總是使用洗潔精的人,這個問題要注意!》.營養師顧中一.2022-05-22
[3] 《果蔬清洗劑,真的值得信任嗎?》. 人衛健康 .2018-06-30
[4] 《洗潔精太香男子被燻休克!你有“暈香”嗎?》.浙大二院. 2021-10-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