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虧損近6億,收入不足千萬,“新冠口服藥第一股”成色幾何?

撰文 / 陳暢

編輯 / 陽一

8月9日,阿茲夫定片被正式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根據《診療方案》,該藥物可用於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而不出意外的話,阿茲夫定生產商真實生物,也即將成為國內“新冠口服藥第一股”。

今年8月4日,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天眼查顯示,真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集研發和生產為一體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醫藥企業,主要致力於抗病毒和抗腫瘤藥物、心腦血管以及肝臟疾病等治療藥物的研發。

但從招股書看來,真實生物從2020年以來連續虧損,從2020年至2022年前五個月,真實生物已累計虧損5.65億元。

真實生物將盈利的希望寄託在其核心產品阿茲夫定身上。該藥是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的創新藥物,已分別於2021年7月及2022年7月獲國家藥監局附批准條件用於治療HIV感染及COVID-19。

在阿茲夫定獲批上市僅一週後,真實生物就舉辦了阿茲夫定投產儀式,在兩天後真實生物就提交了上市申請書。這一系列動作,也顯露出真實生物急於實現商業化的心情。只是,未來它能靠阿茲夫定就扭轉公司的虧損現狀嗎?

兩年多虧損近6億,收入不足千萬,“新冠口服藥第一股”成色幾何?

圖/視覺中國

收入不足千萬的真實生物“翻身”

真實生物在招股書中坦言:“作為一家創收前的生物技術公司,我們於往績記錄期間並未盈利,併產生經營虧損。”

2020年至2022年前五個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別為6.8萬元、137.6萬元和845.1萬元,也就是說,公司兩年多的合計收入為989萬元,尚不足千萬元。同期內,真實生物虧損淨額分別為1.50億元、1.97億元和2.18億元。

根據招股書,公司絕大部分經營虧損來源於研發開支、與經營相關的行政開支、財務成本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報告期內,真實生物的研發開支從2020年的1.06億元,下降至2021年的6400萬元;但在2022年前五個月,研發費用就上漲到1.14億元。

而截至2022年5月底,真實生物公司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2.63億元。

基本上尚無收入、“燒錢”嚴重的真實生物,也迫切需要上市來解決融資問題。而它也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主要原因在於,它頭頂著“首款獲批的國產新冠口服藥生產商”光環。

在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獲批之前,海外已經上市的新冠小分子藥物包括輝瑞的Paxlovid(口服),默沙東的Molnupiravir(口服)以及吉利德的Remdesivir(注射)。

在國內,此前先後有兩家公司的產品傳出過訊息,成為國產新冠口服藥的熱門候選。一款是君實生物的新型口服核苷類藥物VV116,它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共同研發;另一款是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只不過它們之後都沒有獲批上市的進展。

阿茲夫定作為真實生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最早實際上主要是用於治療高病毒載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在2020年2月,阿茲夫定被發現有抗新冠病毒的功效。同年4月,真實生物在獲得阿茲夫定國內新冠III期臨床批件後,啟動臨床試驗。2022年7月,阿茲夫定適應症擴充套件至用於治療成人普通型COVID-19病例,自國家藥監局獲得附條件批准。

真實生物曾披露,患者服用阿茲夫定後,新冠病毒清除時間為5天左右。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建東今年4月也重點報告了真實生物阿茲夫定的臨床藥效,對重症與輕症患者的治療效果相似。患者口服用藥3-4天核酸轉陰,平均用藥時間6-7天,平均9天出院。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真實生物稱,由於其有效劑量水平相對較低,阿茲夫定可能比目前獲批的治療藥物或其他正在開發的候選藥物更為安全,且對藥物間相互作用的擔憂較少。

藉助阿茲夫定,真實生物也實現“翻身”,資本化程序駛入了快車道。

2020年10月,憑藉阿茲夫定針對新冠治療的早期臨床資料,真實生物完成了1.4947億元的A輪融資,投後估值為16.5億元。並在2021年完成了1億美元的B輪融資。據瞭解,真實生物兩輪領投機構中均出現了倚鋒資本的身影。

去年8月,真實生物CEO杜錦發就曾稱,公司完成B輪融資後“將啟動港股IPO的程序”。一年後,真實生物就向資本市場發起了衝擊。

而在謀求上市的同時,真實生物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賬上資金見底之前,讓產品儘快實現商業化銷售。

兩年多虧損近6億,收入不足千萬,“新冠口服藥第一股”成色幾何?

圖/視覺中國

年產30億片目標能否實現?

由於真實生物此前長年虧損,公司指出,其於往績記錄期間,主要透過股權融資以及貸款及其他借款來滿足運營資金要求;董事認為,公司擁有足夠的營運資金可滿足未來12個月至少125%的成本需求,包括研發開支、銷售及分銷開支以及行政開支。

而未來想要實現在新冠治療上的商業化,提高產能自然是第一步。真實生物計劃透過建造新的生產線,預計將阿茲夫定年產能增加到約30億片。

《財經天下》週刊瞭解到,上市前,真實生物已具備自行年產10億片劑阿茲夫定的能力。為了實現阿茲夫定的商業化,公司已委聘獨立第三方北京協和生產阿茲夫定。

而對於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真實生物也有計劃並找到了合作物件。7月份阿茲夫定獲批後,公司就與復星醫藥旗下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訂立了戰略合作協議,由後者獨家商業化阿茲夫定。復星醫藥產業主要從事藥品製造、醫療器械、醫學診斷及醫療服務以及醫藥分銷及零售,合作後將為阿茲夫定在全球的快速上市及銷售提供重要支援。

基於生產和銷售渠道合作局面的開啟,真實生物表示,隨著業務發展及擴張,預期將透過推出治療HIV感染及COVID-19的阿茲夫定從經營活動中產生現金。

事實上,已有多個研究機構對口服新冠藥的市場前景表示樂觀。方正證券預計,我國新冠小分子藥物市場空間超400億元,全球規模超千億美元。而當下我國新冠口服藥蓄勢待發,補齊新冠抗疫的最後一塊拼圖指日可待,相比於中和抗體,新冠口服藥具有以下優勢:可以自行居家服用,避免醫院場景交叉感染;靶點保守,對病毒變異株仍然有效;可以常溫儲存運輸,快速實現全球分發;成本遠低於中和抗體。

目前看來,海外的新冠口服藥相關公司,大多在近年來盈利不菲。2021年,吉利德的Remdesivir實現年銷售額55.65億美元;默沙東的Molnupiravir在2021年的銷售額為9.52億美元;輝瑞的Paxlovid在 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了14.7億美元的收入,並預期整個2022年收入可達220億美元。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告訴《財經天下》週刊,雖然阿茲夫定是附條件批准上市,但是攜國內首個“新冠口服藥”盛名,它還是有望為真實生物業績增色的。

但他也提出,現在判斷真實生物的未來盈利能力還言之過早。他表示,企業在臨床試驗完成、新藥註冊申報審批、取得藥品批號和新藥證書後,按照一般程式,下一步還要滿足生產條件,完成生產車間驗收,才取得生產許可證;最終進入到試生產階段,也還需要試用觀察3-5個月,透過試用觀察階段才能進行批次生產、上市銷售。

高手環伺,風險重重

《財經天下》週刊觀察到,真實生物在招股書中列出高達68頁的風險因素。其中包括與開發管線產品有關的風險、與產品製造及商業化有關的風險、依賴第三方的風險、與競品的商業化競爭等。

在市場規模方面,真實生物表示,COVID-19疫情的持續時間可能難以預測,且疫苗的成功推出以及為應對疫情而使用新的和不斷髮展的技術等,可能會抑制對COVID-19治療藥物的需求。同時,COVID-19治療藥物的需求亦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服藥意願的影響。

同時,真實生物擔心,可能需要就目前或未來在國內獲批的藥物價格方面作出重大讓步,並面臨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真實生物還表示,其未來的部分收益可能來自對政府部門的銷售,如果未能促成政府銷售,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現金流將會嚴重受損。

在合作方面,真實生物雖與復星等第三方形成了合作關係,但其未來取得的收入,也將取決於第三方的努力。而公司對第三方的營銷及銷售工作擁有很少或沒有控制權,這也可能會導致產品銷售收入可能低於公司自行商業化的收入。

最後,真實生物也提到了公司面臨來自全球的製藥及生物技術公司日益激烈的競爭。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已有約50家公司將治療COVID-19的抗病毒候選藥物推進至臨床開發階段。如果競爭對手所開發和商業化的藥物較真實生物的藥物有效、副作用較少或較輕微、更方便或便宜,則公司的商機可能會減少或消失。

兩年多虧損近6億,收入不足千萬,“新冠口服藥第一股”成色幾何?

全球治療COVID-19的抗病毒候選藥物生產商

圖/真實生物招股書

此外,阿茲夫定在新冠前用於治療HIV感染者,這部分業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的HIV感染者人數已由2017年的110萬人增至2021年的150萬人,預計於2030年將達到210萬人,與此對應的市場已由2017年的2.42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3.9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2.9%,並預計於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27億美元。在真實生物看來,阿茲夫定用於治療HIV具有活性更高、低耐藥性風險、有潛力成為口服長效治療藥物等多項優勢。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以研發為驅動力的生物科技公司,真實生物的研發團隊算不上強大。截至2022年5月31日,真實生物的內部研發團隊由41名成員組成;在其173名員工總數中,佔了不到1/4。

對於上市之後如何抬高自身競爭壁壘方面的具體規劃,《財經天下》週刊向真實生物方面進行詢問,但截至發稿時尚未獲得回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17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年多虧損近6億,收入不足千萬,“新冠口服藥第一股”成色幾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