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作為新手媽媽,最怕的就是寶寶生病哭鬧了吧,孩子不吃、不睡一個勁的哭鬧會讓媽媽手足無措,搞不清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媽媽們倍感揪心,可幾乎每個寶寶都會有那麼幾次“莫名”難受,媽媽們真的搞清楚其中原因了嗎?
孩子三天兩頭去醫院,不知如何是好,醫生卻告知“吃多了”
朋友小琴家孩子諾諾剛出生似乎就一直在折騰,起初因為黃疸值過高,在醫院做了一個星期的治療。
這好不容易回到家,孩子三天兩頭的弄毛病,不是感冒發燒就是腹瀉,搞得小琴這個新媽媽是束手無策。
一說到這裡小琴就是滿肚子的心酸,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呢?孩子3個月大的時候,有一次孩子身體很燙,一量體溫都38°多了,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無論母乳還是奶粉一口都不願多吃,小琴見狀一刻也不敢耽誤,連忙打著孩子去看醫生。
經過一系列的問診和化驗,給出的結論是卻讓媽媽很費解——醫生說是“吃多了”,用我們的話就是說“吃的頂著了”,醫學上稱之為“積食”。
這時候小琴細細回想了一下:孩子出生時才5斤多重,回到家之後孩子在家人細心的照顧下,3個月已經漲到了15斤重,相比同齡的孩子雖然出生時體重略輕,但是這幾個月的確增重很快,,想想三個月的寶寶一次吃奶要吃150-200ml,也難怪會出現“積食”的現象。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積食”情況很常見,寶寶不會透過語言來表達,這時候我們的就要細緻的觀察孩子的身體情況,隨時發現他們的異常情況,當孩子有“積食”現象出現後,就要及時作出應對的治療方案,避免因為長時間的“積食”加重病情,越拖越傷娃
嬰幼兒“積食”很常見,出現這些訊號暗示“積食”了
孩子會有厭食現象的出現,或食慾減退;孩子會有肚子腹脹、腹瀉或者便秘的現象;孩子會有嘔吐、噁心、屁多的反應;孩子會有晚上睡覺睡不踏實的表現;孩子口腔口有異味,有時還伴有“酸奶”味;孩子的舌苔便後,鼻翼兩側發青。當孩子有以上現象時,那你的寶寶有可能積食了,“積”為百病之源,所以任何事物的質變都源於量變的積累,所以積食會引起各類疾病也不列外。
寶寶“積食”不及時干預,會誘發其他病症,讓媽媽揪心難斷因
發燒:有的孩子會因為“胃口太好”或因了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樣就會引起食物停留在腸胃中,長時間的營養積壓,體內又無法吸收,積滯久了就會引起孩子發燒。
咳嗽:孩子如果積食過多,就會引起脾胃虛弱,長時間的積食就容易體內生痰,誘發寶寶咳嗽。
便秘:孩子長時間的“積食”,難以排出會導致孩子出現腹脹、便秘的現象,同樣因為大便長時間在腸道中停留,水份被吸收的過多,也就導致孩子無法將乾結的大便排出。
腹瀉:“積食”會導致了脾胃受傷,難以達到之前正常執行的狀態,會因為飲食不當出現腹痛、腹瀉,使得寶寶哭鬧不止。
影響發育難長個:積食誘發脾虛,而脾虛會影響營養吸收妨礙孩子日後的生長髮育,媽媽別不當回事。
解決“積食”需挑養,改變餵養習慣,讓寶寶腸胃更舒暢
生活方面---多運動,多喝水
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散步,讓孩子餐後適宜活動,不要吃完就睡,幫助孩子揉揉肚子,同時也要注意飲用水的補充,媽媽們應該遵循讓食物分解消化的過程,讓運動刺激腸胃消耗,更有助於營養的吸收。
飲食方面---以清淡和果蔬為主
如果寶寶積食了,吃些清淡的食物時再好不過了,拒絕難以消化的食物和肉類,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這些食物都有助於調理寶寶的腸胃功能易消化,加強腸胃功能的蠕動,緩解積食現象。
老一輩的“能吃是福”在孩子身上並不適用,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當年吃不飽飯的時候。孩子還小不像大人,他們自控能力差,孩子吃東西堅決不能縱容孩子暴飲暴食,或者飢一頓飽一頓的,這樣脾胃很容易造成傷害,從而導致積食。
另外油膩、寒性食物也要儘可能的給孩子少吃,尤其到了冬天孩子們的脾胃大多都比較虛弱,加之天氣越來越冷,這類的食物在運化的過程中產生溼氣,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從而形成積食。
外物方面--可以給孩子定期吃一些助於消化的外物
比如大山楂丸等等都有助於孩子開胃、健脾,或者適當利用益生菌來調理寶寶腸道菌群,緩解積食不適,調節脾胃菌群數量,防止菌群失調。
寶寶明明吃很少,可還是會出現積食情況?
有些孩子可能之前脾胃狀態差,雖然吃的不多,可也會偶然誘發積食,可能是媽媽某一頓突然加餐,攝入太多營養、油膩、熱量這些情況也會引起脾胃的反常預警,出現積食,腸胃不適的情況。
面對寶寶積食問題不要著急,儘可能用慢調理的過程幫孩子過度,急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合理搭配飲食、多參加戶外運動,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這樣寶寶才能夠有個好身體健康成長。
你是如何處理寶寶“積食”問題呢?把你的小秘訣分享給眾多的網友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