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補鐵補鋅,寶媽們知道孩子到底應該怎樣補麼?
【六一兒童網導讀】給孩子補鈣、補鐵、補鋅,到底該怎麼補?相信很多媽媽仍然一頭霧水,今天就整理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那些還在迷茫的寶媽們!
補鈣——這些謠言不能信!
下面這些寶寶發育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其實都和缺鈣沒有太大關係。
枕禿
寶寶幾個月大之後,後腦勺的頭髮就開始脫落了,後腦勺一圈都露出頭皮來,這就叫枕禿。不少人都會說枕禿是缺鈣造成的,實際上枕禿與嬰兒躺在床上反覆地轉頭、摩擦枕部有直接的關係。另外,還與新生兒的毛髮生長週期有關。寶寶出生一段時間後,這些胎髮都會慢慢地脫落,然後再重新長出來。因為寶寶躺的時間比較多,後腦勺的頭髮自然脫落得就更快了。
佝僂病
很多人認為佝髏病是缺鈣導致的,實際上佝髏病是體內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
肋緣輕度外翻
這是佝髏病的一個主要症狀之一,所以自然不可能是缺鈣所致,我們之前提到佝髏病是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那麼肋緣輕度外翻更可能會與缺維生素D有關。另外,其實很多寶寶看上去可能都會有那麼一點肋緣外翻的感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與這些寶寶都比較瘦有關係。
囟門晚閉
嬰幼兒的前囟門一般是在18-24個月的時候完全閉合,還有個別嬰幼兒會有兩歲後才閉合,這個時間其實和缺鈣沒有什麼關係。如果孩子缺乏維生素D的話,倒是有可能會引起佝髏病,然後導致閉合延遲。
寶寶走不穩
如果孩子在學走路的過程當中走不穩,容易摔跟頭,也有人會把這歸為因為缺鈣。其實這和缺鈣是沒有關係的,父母耐心等待就好了。
寶寶鬧夜,晚上容易醒
這種情況,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和缺鈣沒有關係的。導致夜間哭鬧的原因會有很多,比如寶寶尿了、熱了、肚子餓了,還有腸絞痛、胃腸不適,或者是寶寶對母乳過於依賴等情況,都會讓寶寶頻繁夜醒、哭鬧。
出汗多
這個是很多媽媽都會遇到的,寶寶睡覺的時候,還有活動後出大汗,其實是很常見的生理現象,與缺鈣無關。很多寶寶都有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孩子不是突然之間變得愛出汗,就不用擔心什麼了。
寶寶出牙遲
有些寶寶長出幾顆牙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繼續長牙,這種情況很常見,與缺鈣沒有什麼關係,牙齒的生長是有階段性的,也不一定是按時間有規律地長出來的。
另外,寶寶出牙晚,比如說一歲,甚至是一歲後才出牙,其實也和缺鈣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的,更有可能是與基因因素有關係,比如說孩子的爸爸或者是媽媽小的時候出牙就很晚,孩子可能遺傳了這一點,導致孩子出乳牙也會變得比較晚。
個子矮小
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媽媽都會把這個現象與給孩子補鈣聯絡起來。大家都覺得,孩子多補點鈣會長得更高,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孩子長得比同齡人矮,其實與遺傳基因有非常大的關係;另外,餵養是否合理也會影響生長髮育。盲目給孩子補鈣,這種做法並不會讓孩子儘快長高的。
我們在生活中,幾乎每一位媽媽都擔心或者懷疑過孩子缺鈣。其實,嬰幼兒反而是最不容易缺鈣的群體。可能有一些媽媽對於這句話不太認同,因為我們平常說的最多的就是給寶寶補鈣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寶寶每天都會喝奶,喝奶是孩子最好的且最主要的鈣來源。
關於補鈣,總結一下
6個月前的健康足月的寶寶一般都是不需要補鈣的,因為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嬰兒從奶當中攝入的鈣已經滿足身體發育需要了。如果查出寶寶有補鈣,那更可能是因為體內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
中國營養學會在2015年釋出的《0-6個月齡內母乳餵養指南》中也曾經明顯地指出過,嬰兒出生後數日就應該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IU。純母乳餵養能夠滿足嬰兒骨骼生長對鈣的需求,不需額外補鈣。
另外,6-12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達到600毫升以上,1-3歲的寶寶每天奶量保證在480毫升以上,4-6歲的孩子保證每天奶量在300-400毫升以上,再加上合理的飲食,就不需要擔心孩子會缺鈣。
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繼續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尤其是孩子很少外出曬太陽的這些情況下。
寶寶不愛吃飯,不一定是缺鋅鬧的!
鋅是一種微量元素,在人體內會參與上百種酶的組成,體內缺鋅的話,會影響這些酶的活性,就會造成兒童出現食慾不佳、異食癖、免疫力低下、生長髮育受阻等問題。但是鋅在人體內是屬於微量元素,也就是說需要的量不大,如果孩子飲食結構不合理,比如說奶類、肉類、魚類、海產品等食物吃得太少的話,就很容易造成缺鋅。尤其是那些愛吃素的家庭中的孩子就更容易缺鋅了。
需要強調一點的是,雖然說缺鋅會影響孩子的食慾,但並不是說孩子不愛吃飯就一定是體內缺鋅造成的,畢竟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也會造成孩子不愛吃飯。比如說,孩子零食吃得太多了,不餓的情況下再讓他吃正餐,肯定就吃得少了。還有些純粹是家長一廂情願地覺得孩子吃得太少,總覺得孩子沒有吃飽。其實,寶寶可能那時候已經吃不下什麼東西了。所以,這裡題外話說一下,我個人是非常不贊成家長逼著孩子吃飯的。
如果寶寶長期拉肚子,這種情況是很容易造成體內鋅吸收不良導致缺鋅的。還有一個,就是前面說到的,孩子的飲食不合理,比如說葷的太少,素的太多,這些情況也很容易出現缺鋅。對於以奶為主不滿週歲的寶寶,不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只要奶量充足,一般都是不會缺鋅的,這是因為奶裡面含有充足的鋅。
總之,吃飯不挑食,而且飲食搭配都合理的孩子都不太可能缺鋅,大家也最好不要隨便給孩子補鋅,補多了還會影響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反而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判定孩子缺鋅,千萬不要透過自己“我覺得缺鋅”,或者是說孩子最近胃口不怎麼好,然後我就判定他是缺鋅,然後自己去買鋅補充劑,這種做法真的不可取。
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做多次的檢查。也就是說,僅僅靠一次的檢查結果,就斷定孩子缺鋅也是不科學的。必須透過多次檢查,還要結合他的日常飲食及臨床表現等,綜合判斷之後才可以診斷寶寶是否缺鋅,進行補鋅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補鐵,千萬不能忽略!
生活中,太多人過於關心寶寶是否缺鈣的問題,反而把補鐵這個重要問題給忽略了。缺鐵給孩子帶來的危害遠比想象的要嚴重。關於補鐵這件事情,大家記住下面兩點就可以了。
第一個,足月健康的寶寶身體組織和血紅蛋白中儲存了大量從母體吸收過來的鐵。但是這些儲備鐵在寶寶出生後的6個月左右時間就會全部耗光。如果飲食不做調整的話,寶寶很容易缺鐵;
第二個,早產兒從一出生就是需要補鐵的,因為他體內的儲備鐵是不足的。
寶寶體內缺鐵會有哪些後果
之前說到了缺鐵危害比想象中的還要嚴重,那麼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鐵對所有重要器官的正常運轉都非常重要,因為鐵參與血紅蛋白和DHA合成以及能量代謝等重要的生理過程,因而在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11-13克,血紅蛋白低於11克就是貧血,缺鐵造成的貧血就是常說的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孩子一般會出現現象這些症狀:脾氣暴躁、易發怒、偏食、不愛吃飯,容易疲勞,活動後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還有就是生長緩慢,臉色蒼白,特別是嘴唇、耳垂、指甲這些部位很容易變得沒有血色;小寶寶大哭的時候,甚至容易出現背過氣去的現象,以及較大一些的幼兒或兒童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理解力差,多動等等狀;貧血還可能導致孩子的免疫力功能降低而患上一些感染性的疾病。
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兒童長期患缺鐵性貧血會導致智力發展緩慢,因此寶寶體內缺鐵,不管是否導致造成貧血,它會對神經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
缺鐵和缺鐵性貧血在中國嬰幼兒中的發病率相當得高,我們需要警惕地是,嬰兒時期患缺鐵性貧血的兒童,五歲時即使缺鐵性貧血得到完全地糾正,他的智力仍然落後於沒有患過貧血的兒童。而且這種智力的損傷甚至到了青春期以後,仍然都是存在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兒科專家們都在強調,寶寶在6個月新增輔食的這個階段首選含鐵豐富的輔食,目的也是為了及時給寶寶補充鐵,以免造成體內缺鐵。
給寶寶補鐵的幾個小措施
第一,準媽媽和哺乳期的媽媽要積極地預防缺鐵性貧血,也就是說準媽媽和哺乳期的媽媽都最好要保證自己本身是不貧血的。
第二,早產兒體內的鐵元素會比足月的嬰兒少,所以早產兒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額外補充鐵劑。
第三,母乳寶寶4-6個月前是不容易缺鐵的,所以這個階段,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鐵。
第四,寶寶一歲前如果新增配方奶,裡面的鐵含量是足夠的,能夠滿足寶寶的發育需要。
第五,建議嬰兒滿4-6個月這個時間段開始新增輔食。這裡要明確一下,我個人是建議滿6個月再新增。另外,輔食應該選擇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強化鐵的骨類,建議是選擇高鐵營養米粉。有些家長喜歡自己磨一些米粉,熬小米湯、米粥,用這些食物來代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它的營養遠沒有高鐵營養米粉那麼好,而且這些食物也沒有強化鐵。另外,還要讓寶寶多吃肉泥、魚泥、豆腐這些食物。
第六,寶寶一歲後,建議經常補充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均衡膳食。
第七,定期帶寶寶去體檢,尤其是當孩子出現缺鐵或者缺鐵性貧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積極重視,並且儘快地干預治療。
哪些食物含鐵比較多
1、肉類。肉類裡面,各種牛肉、羊肉、禽肉等,建議選像雞大腿部位暗色的肉,還有豬瘦肉等,這些含鐵都是比較多的;
2、魚類。尤其是金槍魚、野生三文魚等,還有肝類,豬肝、雞肝,也可以給寶寶少量地吃一些,但是建議每週最好只吃一到兩次就行了,不能多吃;
3、植物類的,如黑芝麻、黑木耳、大豆、豆腐、小扁豆、帶皮的土豆、甘薯,還有強化鐵的麥片,深綠色的蔬菜等。
4、動物血。比如說豬血、雞血,其實當中含鐵也是挺豐富的,可以少量吃一點,和肝類要求差不多。
關於嬰幼兒補鐵,一般都是建議儘量食補,實在是缺鐵嚴重的話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