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一言不合就“動手”,家長要這樣管,以後才能“拿得住”孩子

由 南宮丹紅 釋出於 健康

在父母眼中,孩子動手打人是非常不禮貌的舉動,但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很多年齡不大的寶寶身上都存在動手打人的情況。

而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的反應大不相同。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動手打人的舉動都是因為天真無知。

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從小就應該立好規矩,不應該縱容他們動手打人!那麼對於寶寶這種一言不合就動手的表現,家長們應該如何正確管教呢?

寶寶動手打奶奶,寶媽趕忙上前制止,奶奶卻忙說:別嚇著孩子

前段時間悠悠奶奶來到家裡看孫子,小傢伙機靈可愛的樣子,把奶奶逗得笑得合不攏嘴。

可是沒想到兩個人玩了一會兒後悠悠

居然動手打了奶奶一巴掌。

正在一旁收拾桌子的悠悠媽媽見狀,趕緊跑過來制止。

覺得十分尷尬的悠悠媽媽大聲地訓斥起了孩子,“你怎麼能動手打奶奶呢?你再這樣,媽媽可就要動手揍你了!”悠悠被媽媽的樣子嚇住了,愣在原地一動不敢動。

這時候悠悠奶奶趕緊上前解圍,“

你不要這樣兇孩子,別嚇著孩子了!這是我孫子和我鬧著玩兒呢,大人何必和小孩子一般見識呢?

”說完悠悠奶奶便把孫子摟進了懷裡。

可是優優媽媽還是覺得有些不太好,“也不知道這孩子跟誰學的,居然會動手打人了,如果不是您攔著,今天我一定好好教育教育他!”

聽到悠悠媽媽這樣說,悠悠奶奶接茬道,“

有哪個小孩不打人的?他又不是故意的!再說孩子才兩歲大,你教育得再好他也記不住!”

婆婆的話讓媽媽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但是孩子動手打人的舉動卻讓她很是耿耿於懷。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時常會有動手打人的舉動,但是其實在這些舉動背後,孩子們內心的心理誘因卻是有所不同的,家長們應該做好分辨,因為這遠比強勢斥責更有意義。

嬰幼兒時期寶寶們為什麼會表現出打人的舉動?

1、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

大人們的關注讓寶寶們覺得更有安全感,所以當小傢伙們感覺到大人對自己有所忽視時,小傢伙們便會做出一些比較特別的舉動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而打人的舉動常能夠在短時間內引發大人的反應,所以這也成了孩子打人的心理誘因之一

2、受到物權意識影響

在孩子長到兩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腦海中便會出現了物權意識,那就是他們認為,“所有自己看中的物品都是屬於自己的”。

所以孩子們在與同伴相處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發生動手的舉動。

3、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處於嬰幼兒階段的寶寶們是很容易情緒化的,他們並不懂得控制情緒的方法,所以當負面情緒產生時,他們常常會透過一些過激的舉動來發洩情緒。

於是,便有很多寶寶單純地為了發洩情緒而動手打人。

對於嬰幼兒時期寶寶的打人舉動,家長們應該如何進行干預引導?

1、弄清楚孩子打人的誘因

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打人後就加以斥責,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所以家長們有必要先弄清楚孩子打人的真正原因,

然後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干預引導,避免無效管教的發生。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家長們有必要讓孩子體悟到動手打人會讓對方感到不開心的情緒感受,讓孩子能夠和對方產生共情心理。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時候,父母的斥責和批評才會更有效果。

3、教給孩子更多發洩情緒的方法

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時,家長們便可以引導孩子將負面情緒傾訴出來。顯然,相較於動手打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更加能夠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要在孩子面前做好示範作用,不要透過暴力的方式來發洩情緒。

總而言之,面對孩子的打人舉動,家長們不應該一上來就上綱上線的批評孩子沒教養,分析孩子動手打人背後的原因,才能夠給予孩子,他們內心深處最需要的幫助。

父母們想要拿捏得住孩子,一定要動些腦筋,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才能夠實現正面管教。

大家對於孩子動手打人的舉動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