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天才或者是人才的話題,不少家長便會充滿遺憾與嚮往的感嘆:“我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成為天才呢?”
更多的家長則十分困惑,雖然知道掌握正確的辦法培養孩子,很可能能讓自家孩子長大成才,但前提是能挖掘出孩子擁有成才的天賦,否則投入再多的精力與教育成本,最終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何慧眼識珠般發現孩子的成才天分,這對於家長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並非只是單單以學習成績作為考量標準!
宛如“話癆”一般的兒子,居然得到老師的看好?
雯雯的兒子亮亮可以說是整個小區十分有名的“話癆”小朋友,雖說今年亮亮才3歲,但是雯雯每次帶他出門,只要是跟他搭訕的陌生人,在得到雯雯的許可後,他能滔滔不絕的與別人聊天,提出來的問題往往能讓大人們也無法招架。
如“你為什麼要上班”、“你為什麼要買菜”等,更別提在家裡就像會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
由於不想敷衍亮亮,雯雯與家人們每天都要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以便應對亮亮的提問,可以說是十分傷腦筋了。
最讓雯雯過意不去的是,亮亮才上幼兒園1個月多月,便已經能做到不管是上課時間還是下課時間,甚至是午休前,他總是要問老師各種問題。
如果老師不能及時回答,他便非常失望的大哭起來,因為他認為老師是什麼都知道的存在。雯雯害怕亮亮如此纏著老師,會讓老師感到厭煩,從而不會好好照顧亮亮。
不過,某一天雯雯向老師說明歉意的時候,老師卻十分欣喜的對雯雯說,亮亮能有如此強烈的求知慾。
作為老師或者家長應該積極回答他的問題,說不定亮亮能憑藉著這份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儲備大量的知識,成為非常優秀、聰明的孩子呢!
雯雯聽到老師的答覆後,充滿了動力的同時,也就不再糾結老師對亮亮是否會厭煩的擔憂了。
其實,亮亮的幼兒園老師對亮亮的評價並非沒有科學依據。此前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就曾說過,如果孩子表現得宛如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就像一個好奇寶寶一樣,家長們不應因為厭煩便不給予回應或者限制孩子。
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擁有極強的求知慾、好奇心以及專注力的表現,這是成為天才必須擁有的特質之一。
那麼,還有哪些特質或者表現能體現出孩子未來可以成為優秀人才呢?
哈佛大學教授:未來孩子學習成績已不代表什麼,會這3樣的才是人才!
1、喜歡並善於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
如果家長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一般孩子到了2歲或者是3歲後,便會喜歡模仿周圍大人們的言行舉止,這便是進入了模仿的敏感時期。
不過,每個孩子的表現卻有所差異。而如果發現自家孩子非常喜歡也很善於模仿的話,可以說明他的大腦發育非常好且很快。
在模仿的過程中,還會與大人進行互動等。
在這個時期裡,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讓孩子學到不好的習慣或舉動。
2、擁有極強的記憶力
一般來說,極強的記憶力是具有先天性的,這類孩子如果得到很好的培養,那麼他們的學習成績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學習對他們來說也會輕鬆許多。對於在未來的工作中也能更加的遊刃有餘。
3、擁有極強的專注力,做事認真
專注力很強的孩子,很難受到外界的干擾,在學習或者工作中,不僅能提高效率,效果也會比專注力差的孩子好許多。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在很專心的思考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擾他,否則經常被打斷,會令孩子的專注力變弱。
如果孩子在6歲之前能有以上的這些表現,家長們應該感到欣喜,並且要保護好孩子的這些表現,透過觀察,運用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認真培養!
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細節上培養孩子
如果要開發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的聰明。那麼一定要好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比如分配孩子做一些輕鬆的家務,在鍛鍊了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大腦發育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2、多運動
在注意孩子的智力方面的培養、提高的同時,也不能疏忽的讓孩子多運動的事情。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同時,在運動的過程裡,會對右腦有所刺激。左右腦都得到開發,孩子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早在1983年的時候,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便開始提倡“多元智慧理論”,培養孩子不能只單一的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只會過於片面,錯過了孩子的閃光點。
家長們要看自家孩子智商高不高,是否有成才的潛質,還是應從細節入手,觀察孩子平日裡的表現才是最關鍵的!
你家孩子是否有以上所說的幾個表現呢?對於孩子能否成才,你有何建議?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