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則新聞,一位33歲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因為孩子太磨蹭被氣出了腦梗,當即送往醫院搶救。
之後寶媽在採訪中說,當時都已經十點半了,孩子還磨磨嘰嘰寫作業,看得出來不愛寫,看著孩子懶洋洋的動作,自己很激動,可沒想到這麼嚴重。
這種感覺想必很多父母感同身受,尤其是本身急性子的,看著孩子磨磨蹭蹭真是要崩潰了!
更有網友說:“想陪孩子做某件事,一定要有極大的耐心,還要時刻準備好速效救心丸,否則真可能被氣出腦梗。”
那麼,靈魂拷問來了: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磨蹭呢?難道在他們的世界裡不知道著急嗎?
其實呀,孩子磨蹭真是有原因的,有時罪魁禍首反而恰恰是家長自己。
01孩子磨蹭的心理因素:
1、父母催得太急,打亂了孩子的節奏
孫儷曾發動態表示,每天都要催促等等洗手,都不耐煩了,每天差不多要催800遍,可孩子卻用各種招數躲避,讓她覺得自己在做無用功。
其實父母催得越緊,孩子越緊張,做事的效率就更差。
就像抖音有個段子所說的那樣:原本很想做這件事,但領導一催促就失去了興致。孩子也是一樣的,越是催越逆反,甚至選擇放棄,這種情況下催促根本沒用,還起反作用。
2、父母總是倒數
如果父母總喜歡用倒數的3、2、1來約束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只會鍛煉出一個“老油條”。
可能最開始好使,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形成條件反射,甚至和父母一起數數,實在讓人無奈。
3、父母平時幫孩子做得太多
父母一味代勞,把孩子原本會的本領也磨滅了,孩子自然就會“坐享其成”,覺得自己可以直接拿到結果,過程不重要。
4、對所做的不感興趣
作業對孩子來說就是一件抽象的事,無趣又枯燥。
其他事情也一樣,如果不想做,就會想一些理由逃避,或者能拖則拖,慢慢去做。
5、沒有做這件事的能力
父母有時會讓孩子做一些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孩子就會抗拒,因為身體很誠實,行為或者心智達不到,都會讓孩子失去探索事物的興趣,寫作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6、孩子時間觀念不足
父母總喜歡說:“再玩一會兒就回家”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模糊時間的概念,不知道“一會”到底是多久,反倒讓孩子更抗拒。
因為在“一會兒”這個時間段中,他沒有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才會想辦法再往後拖。
面對孩子的磨蹭,父母需要把各種各樣的強調變成可以實施的具體行動,比如“再玩十分鐘”,並且提前兩分鐘告訴孩子,讓他有心理準備,這樣孩子才會主動結束手裡的事情。
說實話,碰上磨蹭的孩子誰都崩潰,但與其催幾十遍雙方都心累,不如用好技巧,抓住孩子的心理巧妙應對。
02如何有的放矢,讓孩子乖乖配合?
1、把“趕快”變成“希望你……”
父母希望孩子快點的時候,一定要先觀察,孩子是否真的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或者完整地完成了一項事情。
有時父母制定的時間確實不妥當,明明看到孩子在玩遊戲,結果一局還沒完,就催著他幹別的,肯定沒效果啊!
如果真的很著急,要正面地告訴孩子:這件事真的很急,希望你能先幫忙,這局遊戲先到這裡吧,之後允許你再補回來。
2、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有時孩子也會著急,只是越著急事情辦得越差,這時你可以告訴他:如果你需要我的幫助,就大膽說。
或者小一些的孩子直接示範,讓他看著你是這麼做的,從而逐漸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描述具體
直接告訴孩子幾點鐘就要結束,並且提前幾分鐘進行溫馨提示。
大一些的孩子在獨立完成工作時,可以讓他看著鐘錶,告訴他幾點鐘必須完成,這是任務。等快到時間,提示孩子還有十分鐘,並說明“我還會再提示你一次”。
漸漸的,孩子就會有時間觀念了,有計劃地完成各項工作。
4、調整事物的先後順序
比如孩子吃飯很費勁,可以嘗試提前告訴他:如果你好好吃飯,之後可以選擇玩玩具或者外出玩一會。
把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放在後面做,會讓他對前面的事更有動力。但切記,不要用電子產品吸引孩子,尤其是看動畫片,這樣對習慣養成和身體健康都無益。
5、讓孩子承擔磨蹭的後果
如果孩子因為磨蹭上學遲到,那他就要承擔吃不到早餐或者參加不了晨讀的後果,老師早晨說的話也沒聽見,一天節奏都是慢的。
這種自然的體驗會讓孩子更渴望和其他孩子同頻,慢慢加快自己的速度。
孩子的磨蹭並不是問題,父母應該積極應對,越是慢下來,孩子思考的時間就越多,收穫的也就越多。父母也應該反思,是不是有時自己的節奏真的太快了?畢竟育兒嘛,就是牽著一隻蝸牛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