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有句話叫所有的疾病都是免疫力治好的,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對於養豬生產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養豬實際上就是病原和免疫力博弈的過程。而疾病只不過是病原和免疫力博弈的結果。
那什麼是免疫力呢,這需要從免疫系統說起。免疫系統也是由免疫器官組成的,一種是外周免疫器官,一種是中樞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主要有皮膚、黏膜、脾臟以及淋巴結,中樞免疫器官往往就是胸腺和骨髓,這裡有大量的免疫物質和免疫細胞。它們對病原微生物具有阻擋、吞噬或殺滅的功效。這些分化成熟的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我們可以理解為免疫力。也就是說免疫力是由免疫器官分化、成熟所形成的。
我們如何理解病原和免疫力的關係呢
病原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致病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立克次氏體。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我們稱之為傳染病。另一種就是非微生物型病原,主要是環境、營養、應激和管理因素,他們統稱為動物福利,由動物福利引起的疾病我們稱之為基礎病。
我們要對付病原,首先就要靠免疫力。免疫力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特異性免疫力,特異性免疫力就是打了疫苗,針對某些細菌或者病毒產生了特定性的免疫能力,特定性免疫力畢竟是很少的,只能對付很少的病原。那更多的致病微生物該怎麼辦呢?這就需要依賴非特異性免疫力。非特異性免疫力通常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平衡狀態,一種是紊亂狀態。平衡狀態的時候,是免疫功能最強大的時候,但也對付不了太多的病原微生物,這就需要我們做好生物安全,儘量減少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豬體的接觸,從而保持豬隻的健康。
為什麼非特異性免疫力會處於紊亂狀態呢?
是因為環境、營養、應激和管理因素不適合豬的日常需求,那麼豬就會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發生基礎性疾病。免疫的基礎是營養,只有豬吃好喝好了,再去接種疫苗,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否則豬在免疫力紊亂的情況下,你即使接種了一些安全可靠的疫苗,但仍然很難產生特異性免疫力,也就說免疫會失敗,這是病原和免疫力的關係。
我們想要控制大多數疾病的發生,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生物安全,一手抓動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