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告訴你,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幫你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
李玫瑾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在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
長期以來在青少年領域進行研究,
對培養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
李玫瑾教授認為,
性格是沒有先天的,個性有
,但是這個性格是後天培養的,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性格。
她說:“性格和什麼現象最為相似呢?和言語特別相似,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會說話,把你生在哪你就說什麼話,性格也是一樣,
把你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形成近似的性格”。
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
李教授提出了三點建議:
1、在三歲上下對孩子說不,此時他大不了給你打滾,你不要12歲之後再說,那個時候再說他就直接離家出走了。
對孩子說不,是在告訴他們
,父母很愛你,但是對你的愛是有原則的。
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
2、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告訴孩子有什麼話要好好說,要學會溝通。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自怨自賤,進而出現退縮性的心理障礙都與語言表達能力有關。
3、培養孩子如何抵制誘惑,如何克服自己的衝動。
誘惑在社會中非常多,在兒童時期,可能玩手機就是誘惑,對青少年,可能打遊戲就是誘惑,等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面臨很多的誘惑,如果你知道這個事不對你可以停下來,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剛才提到的衝動是什麼呢?
做這個事我馬上就要做,等不及,類似這樣的問題如果
在6歲之前,要讓他知道,要得到一個東西可能需要等待的,這個等待的過程當中你還要表現好。
因為在社會生活當中,我們很多事情不能馬上實現,一個人沒有耐性做不了大事,
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質。
以上三點,培養的就是孩子的性格,性格完全是後天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