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乳腺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呼籲各界加強對於乳腺癌防控的關注。”近日,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主任張毅做客人民健康“推動乳腺癌診療創新 重塑患者美麗人生”系列節目,就乳腺癌早篩早診、臨床診療等話題進行交流分享。
提升乳腺癌早篩早診意識
近年來,中國乳腺癌早診早治率明顯提高,這主要得益於國家積極推進“兩癌”(乳腺癌、宮頸癌)篩查和民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早期腫瘤發現率正逐步提升。
早篩是提升乳腺癌預後的有效方式,目前早篩手段也趨於多樣化。張毅介紹,影像學檢查是常見的乳腺癌篩查形式,包括乳腺鉬靶、超聲、磁共振(MRI)等。其中,乳腺鉬靶廣泛用於乳腺癌的篩查,其對鈣化灶較為敏感,能發現一些細小鈣化灶,對於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另外,乳腺超聲也可用於乳腺癌的鑑別診斷,能夠對腫塊的性質做出判斷,還可作為乳腺良性疾病的診斷依據;乳腺磁共振能夠對乳腺癌的病灶進行精準評估,對發現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及評價病變範圍有優勢。
“因年輕女性的乳腺質密,鉬靶的X線無法透過,乳腺超聲可作為一般風險年輕女性的首選篩查手段,中老年女性可選擇1-2年做一次鉬靶篩查。”張毅說。
談及進一步有效推進乳腺癌的早診早治時,張毅認為,要透過科普等手段繼續提高民眾對乳腺癌的認知水平,秉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原則認識它、瞭解它、防治它。
微創手術讓美麗“無痕”
乳腺癌是一個需要進行綜合治療的疾病,其中,手術是其主要的臨床治療手段。隨著人們對乳腺癌疾病認知的深入及醫學技術的發展,治療乳腺癌的手術也在不斷探索和改進,先後出現了可以保留胸大肌等肌肉達到保護一部分上肢功能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僅切除乳房內的腫瘤和部分乳腺腺體的“保乳術”和實現了乳腺癌治療微創化並可保留腋窩正常組織和淋巴結的“前哨淋巴結活檢”等。
“乳腺癌手術的演進來源於治療觀念的轉變和醫療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臨床實踐的積累和總結。該領域手術從‘最大可耐受的治療’向著‘最小最有效的治療’發展,讓療效與美麗共存。”張毅說道。
手術越做越“小”離不開微創技術的助力,主要包括腔鏡機器人等手術形式,其手術切口通常選擇隱蔽的腋下或胸側壁等處,可以避免正面切口,另外,由於這類技術的切口小、創傷小,相對而言會降低手術併發症發生率。
針對微創可能存在“切不乾淨易復發”的擔憂,張毅解釋道,微創手術有鏡下放大的效果,主刀醫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另外,隨著各類特殊微創器械的改進,能夠發現人眼無法識別的腫瘤,提高了腫瘤檢出率。但也要注意,微創手術僅適合區域性早期、腫瘤比較小的患者,此外,部分患者微創手術後,還需配合放化療等全身治療,以達到“根治”的效果。
技術迭代創新惠及更多患者
手術雖然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手術前後的治療對於該疾病的療效也至關重要。相較於術後的鞏固治療,術前的治療(新輔助治療)為更多患者爭取到了治療的機會。
所謂新輔助治療指的是在實施區域性治療方法(如手術或放療)前所做的治療,方法有化療、靶向治療聯合化療、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等,主要目的是使腫塊縮小、腫瘤降期,利於後續的手術、放療等治療。同時,新輔助治療還可以幫助預測術後輔助治療的療效。張毅說,乳腺癌的治療已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病理分型分期進行更精準的治療,而乳腺癌圍手術期治療的創新和多樣化是精準治療的縮影。
對於未來乳腺癌治療發展方向,張毅表示,堅持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儘可能為患者“保乳”是醫務和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此外,針對難治性乳腺癌型別,如三陰性乳腺癌,學界也在積極尋找其特異性、特殊性的靶點,致力為這類患者提供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藥物應用角度,臨床也在探索擴大藥物的使用範圍,最大化藥物的療效。例如,鉑類對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選擇,在部分患者的新輔助治療中新增鉑類藥物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完全病理緩解(PCR),但也需考慮鉑類帶來的毒副作用。
治療技術的迭代進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生存率和治癒率,“希望社會各界也能參與進來,與醫務工作者一道,聚力推動乳腺癌防治,為乳腺疾病患者撐起生命的藍天。”張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