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隔夜茶會致癌?這股歪風為何時常颳起?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有些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存在,這些唬人的謠言就像一股股歪風,吹得人們心驚膽跳。而在茶圈中,也有很多謠言,比如有些人會信誓旦旦說喝茶會致癌,並且是不遺餘力地廣而告之。
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上看問題,可以勉強理解,他也是想普及知識。但前提是,你所說的東西要確有其事,要有事實依據,不能聽風就是雨,傻傻的把謠言當真相去瞎傳。
關於隔夜茶致癌這個謠言,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或遇到,但好在網上不乏有人闢謠,喝隔夜茶是不會致癌的,雖然不致癌,但不提倡經常喝隔夜茶。
那些人說隔夜茶致癌的理由是隔夜茶中有亞硝酸鹽,而這亞硝酸鹽會與人體中二級胺反應生成亞硝胺這種致癌物質。
但這些一驚一乍的人卻不知道,不只是茶葉有亞硝酸鹽,幾乎人類所食用的大部分食物都有亞硝酸鹽,比如蔬菜、肉類等,一般醃製過的食物、煙燻食品會多一些。
我們攝入各種各樣的食物,同時也在攝入亞硝酸鹽,本來量不多,而且不過大多數都被排出來,只要極少部分會與人體反應生成亞硝胺,所以正常情況下,不會對人體有危害。
通常量變會引起質變,但量遠遠不足,幾乎沒有引起質變的可能,所以就沒必要杞人憂天。
曾有研究人員做過證明試驗,試驗選取紅茶1、紅茶2、鐵觀音、茉莉毛尖、普洱這5種茶進行沖泡。而試驗樣品設有2個,一個是沖泡10分鐘後的茶湯,另一個是在常溫下放置24小時後的茶湯。最後檢測結果顯示,10分鐘後的茶湯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遠遠低於限值要求,而24小時後的茶湯與10分鐘後的茶湯資料差不多,也是遠低於限值要求。
從試驗中可以看出,隔夜茶並不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致癌也就無從談起。通常致癌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次性喝下含有大量亞硝酸鹽的茶湯以及長期不停地喝。
一般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可引起中毒,3克導致死亡。而隔夜茶里亞硝酸鹽的含量極低,有研究表明(發表在《安徽農業科學》),茶水放置24小時後,亞硝酸鹽的含量大概為0.13毫克/升。
如果說吃下大概0.2克亞硝酸鹽可能會引起中毒,那麼隔夜茶一次性要喝下超過1538升的隔夜茶,大概1.5噸水。普通一個蓋碗容量為150毫升,也就是說,一次性要喝10253碗。
一次性喝下超過一萬碗隔夜茶?這顯然不可能。
我們再來算數喝茶所需的時間。
一天有86400秒,而喝一碗茶的時候大概10秒,這還暫時不考慮肚子能不能承受的問題以及喝茶的時間隨著碗速增加而增加等必然現象,那麼大概需要10萬秒。
所以,即使一整天不做事不睡覺,光喝隔夜茶也達不到碗數。
值得一提的是,茶葉還是一種矛盾體。比如茶葉中存在咖啡鹼與茶氨酸,前者有提神作用,後者卻有安神作用,雖然看似矛盾卻又不矛盾,咖啡鹼往往先起作用,茶氨酸喜歡後發制人。茶葉中不僅有亞硝酸鹽,還有很多多酚類化合物以及維生素C,它們對抑制亞硝胺的合成。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太憂心。
很多人之所以篤定隔夜茶能致癌,可能是覺得隔夜茶的茶湯很不好看,很紅或者很黑,有時候還會有酸味或者臭味,覺得隔夜茶已經變質了,不能喝了。確實茶湯放久了,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在夏天,茶湯特別容易變味,這個時候的茶湯就不必喝了。
但是如果茶湯沒有出現酸味等異味,那麼就不用太擔心,茶湯顏色變紅是正常現象。茶湯色澤會隨著浸泡時間的加長而變深,浸泡越久,茶葉中內物質會盡情析出,而且茶多酚會不斷髮生氧化。時間一長,茶黃素會變成茶紅素,之前鮮黃的茶湯就會變成顏色很深的紅湯。茶湯顏色變化是正常的,不是致癌的表現。
所以喝隔夜茶不會致癌,可以喝但不建議經常喝。話說回來,網上其實有不少關於隔夜茶闢謠文章,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遺餘力進行闢謠工作,但好像這股歪風很頑強,時不時就刮起來。儘管你或者他人已經解釋了很多遍,可是時間一久,謠言有四起,好像總有解釋不完的話,停息不了的風。
那麼,謠言為何週而復始、迴圈不息?
因為有很多傳謠言的人。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喜歡傳謠言的人,比如有很多聽風就是雨的人,有很多一驚一乍的人,有很多閒得慌的人,有很多杞人憂天的人,有很多庸人自擾的人,有很多人懶得思考的人,有很多庸人自擾的人,有很多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有很多不聽解釋的人。
有很多左耳進右耳出的人,有很多揣著明白裝糊塗的人,有很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有很多易於三人成虎的人,有很多跟風的人,有很多盲目的人,有很多自負的人,有很多想當然的人,有很多嫌事不夠大的人,有太多看熱鬧的人,當然也有很多出於好心不良辦了壞事的人。
他們是謠言週而復始的土壤,是根本原因。
這些人中有的是因為不懂得相關的科學知識,所以容易被謠言左右,而有些人單純喜歡以訛傳訛,沒有其他原因,有些人只是跟風,還有些人是為了顯示存在感等,也不排除部分人用謠言來牟利。
喜歡傳謠的人一般缺少安全感,容易自說自話,即使本來不可信的謠言,到了他那就馬上自圓其說,給你編出一大堆理由。
俗話說得好,謠言止於智者。除了靠別人闢謠之外,自己也得多瞭解相關知識,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且能聽得進去別人的苦口婆心。
總之,別人雲亦云,要兼聽則明。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