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裡對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稱呼,每個階段也都有不同的稱呼,也都體現了對孩子滿滿的愛和期待。雖然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稱呼變化多端,可它有時卻是我們調整情緒的閥門,也是家庭教育的催化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兒些稱呼吧?
懷孕時:寶寶,寶貝
豆媽在懷孕時和肚子裡的孩子說話,都是直接稱呼“寶寶”或者“寶貝”,雖然不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也沒取名字,但這個稱呼讓我覺得很溫暖,這是對一個未知生命的盼望和期待。
剛出生時:甜甜、龍龍
給孩子起名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取大名就不用說了,通常是絞盡腦汁,甚至發動全家進行頭腦風暴,出謀劃策;就連小名,往往也讓寶爸寶媽們費勁了心思。看著可愛的寶寶,忍不住溫柔地喊“甜甜”“龍龍”等充滿家人期望的稱呼,這樣的稱呼叫起來的時候比較順口和親暱,非常寵溺,恨不得把星星都摘給他。
孩子上學後:直呼大名
漸漸孩子長大一點了,上小學了。這時候,孩子的大名成為家庭中常用的稱呼。父母不再稱呼小名,這其中體現著希望孩子獨立成長的意思,也包含著對孩子的尊重,也就意味著孩子開始慢慢離開父母的庇護,作為獨立的個體,需要獨自去面對周圍的環境和其他人。
孩子犯了錯或者手足無措時:直呼全名,叫姐姐、大哥
孩子惹到家長的時候,這類家長在生氣的時候基本叫不出親暱的小名了,生氣的時候就叫孩子全名,時間久了,孩子會發現只要媽媽叫自己全名,就說明媽媽要發火了。等孩子到外邊社會上的時候,對別人叫出口的全名也會有懼怕心理,戰戰兢兢的總覺得自己犯錯了,孩子會變得很會看臉色,比較內向。大多數時候,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你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和孩子都舒服的方式,不自覺地給孩子長了輩分:“快去寫作業,我說第三遍了,大哥”。
孩子任性耍賴:小祖宗
成長中的孩子,誰的心裡沒有點不想給大人說的小煩惱呢?你看著孩子發脾氣,甚至莫名其妙哭鬧,在弄清楚原因前,你也許會皺著眉頭說一句:哎,真是個小祖宗。因為你知道,這個時候說什麼ta也不會聽,還是等暴風雨過去再一探究竟吧。除了某些帶有吐槽意思的時候,平時不建議將“小祖宗,小皇帝”等叫法作為日常稱呼,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真的可以享受一些特權,容易養成自私的毛病。
成年後:丫頭,臭小子
孩子逐漸長大,但在生活中,父母們往往還會跟隨心情,換一種口吻和稱呼叫孩子,比如“寶貝閨女,媽媽和你說件事啊”,“哎呀,丫頭你真棒”,“臭小子,是不是找女朋友了”等等。其實這種時候,無論是親暱的“寶貝”,還是帶有責備的“臭小子”,亦或是帶有嫌棄口吻的“小王八蛋”,在父母心中,都是一種“愛稱”,體現的是父母希望和長大了的孩子仍然保持親近的一種心情,是對孩子永遠不變的愛。
無論是大名、小名、還是一些特定的愛稱,在父母眼中,孩子無論多大,永遠都是父母最親的寶貝。一個稱呼的小小改變,卻能讓我們把正向、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不僅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孩子控制情緒,也是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平靜、喜悅的過程。你在家怎麼稱呼自己孩子的呢?是一直稱呼小名,還是在孩子長大後開始叫全名,又或者一直都是叫“寶貝”?都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