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總是很喜歡下雨,有時候一下就是一個星期,很多人一到了下雨天就有手足癬,手癢腳癢身體癢癢,春困來襲總是睡不夠,殊不知這些都是溼氣重引起的,空氣溼氣大,進而導致體內溼氣大,就會引起各種疾病。那麼怎麼給身體祛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些祛溼的好辦法吧。
飲食祛溼:
薏仁祛溼粥,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10克,赤茯苓15克。製作:將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 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溫熱服食。功效:清熱祛溼。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薏仁祛溼粥製作 比較麻煩,溼氣重者也可直接沖泡亦舒堂薏仁茶,含薏苡仁、赤小豆,兩廣人士常用祛溼茶之一,有較好的祛溼效果。
鮮土茯苓煲豬湯,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肉500克、生薑1~2片。製作: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注水三千毫升(約12碗水量),沸後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功效:祛溼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避開生冷、甜膩食物,禁喝酒。脾胃主溼,所以,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要減少甜食的攝取,因為"甜膩化溼"。另外,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中醫祛溼:
拔罐療法,拔罐可逐寒祛溼、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疏通經絡、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目的,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溼氣。
穴位療法:主要有兩個穴位,1.肘窩的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 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 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2.腋窩的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 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運動祛溼:
俗話說胖人多溼,而旁人多半是不愛運動的,旁人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 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 代謝。
環境祛溼:
祛溼不但要從飲食和中醫上祛溼,還要從環境的細節上祛溼。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水分攝取要適量。
春雨綿綿,莫讓雨水衝進了你的身體,多嘗試祛溼的辦法,讓自己身體乾乾淨淨,不做"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