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孩子有4種“壞習慣”竟然是聰明的表現,你家的佔了幾個?
一歲半的孩子總是吃手,有沒有什麼辦法管管呢?孩子總是亂扔東西,說了也沒用。媽媽總怕這些壞習慣對孩子不好。
如果寶爸媽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可能將一些正常行為,甚至變聰明的行為認定為“壞習慣”。
孩子身上一些看似不聽話的行為,其實可能是有天賦的表現,爸爸媽媽們可要留神發現,抓住培養的最佳時機,也許下一個小天才就來自你家。
1、喜歡扔東西
我在後臺經常收到新手媽媽留言: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一點點長大了脾氣也打了,一言不合就喜歡扔東西...給什麼扔什麼,扔了又要撿,撿了又要扔。
其實,這是孩子敏感期的正常反應,他們在用這種方式探索事物間的因果聯絡,慢慢地認識世界。
所以孩子亂扔東西,我們不應該感到麻煩,應該為孩子提供充足的可以扔的東西、和扔東西的機會。
但是,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哪些能扔,哪些不能扔,以及可以在哪扔。比如筷子是用來吃飯的,不可以扔;飛盤可以在外面扔,但不能在家裡扔等;喜歡扔,可以準備一個玩具收納箱,“來,往這兒扔吧”。
2、孩子喜歡吃手
許多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吃手、啃東西的第一反應就是拿開或者打孩子的手,因為覺得這樣不衛生。其實,孩子把東西往嘴裡放,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吃手是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適度的吃手、啃東西對成長是有利的。透過啃咬東西,孩子能夠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以及酸甜苦辣。這種感知作為經驗,被記憶和儲存在大腦中,這種經驗越多越豐富,越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爬會走了,他會發現更多更好玩的事物,吃手自然會變少。
現在,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孩子放進嘴裡的東西是安全的衛生的,讓他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中用嘴巴去感受周圍的世界。
3、孩子喜歡光腳
相信大部分的家長會覺得不應該讓孩子光腳走路,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光腳走路容易讓身體受涼,從而會引發腹瀉或者感冒。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學走路的孩子來講,穿上鞋子和襪子會對他們形成一定的阻隔,會讓他們很難找到平衡感,所以如果他們光著腳丫走在地面上,他們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腳部肌肉和平衡力,誰能更好更快的學會走路。
孩子之所以喜歡光腳是因為會產生觸感,而這些觸感會自己的大腦皮層,尤其是腳底上有很多神經分佈,所以腳底的感觸對全身各個機能發育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4、孩子認生
認生是很常見的一種行為,也是一個階段性的行為,不需要為此焦慮。只要我們以恰當的方式應對,就可以幫助孩子更自如地面對外部世界。
陌生焦慮現象的出現,本質上其實是孩子變聰明的一種表現,也是他情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得足夠的好,已經開始分辨出“熟悉”與“陌生”面孔的區別,對熟悉的面孔感到安全和依戀。
但是他的大腦又沒有成熟到能夠處理“陌生”的感覺,所以就會對陌生的面孔產生不安和恐懼。
你需要幫助孩子,慢慢消除這份“陌生”,讓他獲得熟悉和安全的感覺。父母儘量抱著孩子,這樣他的安全感就會有大大的提升,相當於在一個堅固房子裡面觀察怪獸,一般就不太會恐懼到失控。
作為父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理解和引導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陪伴他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