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保姆”團隊陪6頭江豚過春節

專家“保姆”團隊陪6頭江豚過春節

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的水族池裡,江豚“洋洋”高興地翻轉身體。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攝

專家“保姆”團隊陪6頭江豚過春節

王超群檢查白鱀豚館外的水迴圈系統。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攝

□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江豚是很黏人的”,王超群說著將手放在玻璃上輕輕上下晃動,像打招呼。隔著玻璃,水族池裡的江豚“洋洋”迅速遊了過來,搖頭晃腦,翻滾身體。它的眼睛眯著,嘴唇上翹,“微笑天使”在回應著人類的交流。

王超群是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江豚飼養與訓練團隊負責人。2月9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白鱀豚館,正在值班的王超群帶我們參觀了兩層樓高的江豚飼養池。據介紹,白鱀豚館飼養著3頭野外科考捕撈的江豚和3頭人工繁育的江豚,其中一頭已經是人工繁育的第二代。“這在世界上的淡水豚類裡是獨一份。”王超群說。

“洋洋”就是一頭野外科考捕撈的雌性江豚,從2007年到現在,在白鱀豚館住了十幾年。一年半前“洋洋”當媽媽了,生了一頭小江豚,辛辛苦苦哺乳到沒奶了。可是小傢伙還不願意斷奶,不停地咬媽媽要奶吃,弄得“洋洋”經常皮膚破損,傷痕不斷。飼養員沒辦法,只好將母子分開,讓“洋洋”單處一室。在偌大的水池裡獨自徜徉的“洋洋”很喜歡看到人類,隔著玻璃與人類互動。

白鱀豚館是江豚的“保育園”,科研人員將對這裡的江豚進行身體各項指標檢查、樣本收集、塑形訓練、分子生物學測定,乃至生活習性觀察,這些基礎研究將為野外採取的各種江豚種群的保護和繁衍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幾年前,一頭人工繁育的江豚“阿寶”從這裡“畢業”放歸大自然。

春節和平日對於江豚而言沒有什麼兩樣,一刻也離不了人。從早上7時到晚上11時,江豚“保姆”王超群團隊春節期間每天輪流值守,陪著江豚們過春節,現場觀察和儀器檢測一樣都不能少。

早上7時,王超群開門進館,第一件事是測水位,量水溫。江豚對水位、水溫都很敏感,一點點變化都可能影響它們的健康。見到人來,江豚常常躍出水面,翻起浪花。“這個時候的江豚心情最好,波浪裡都含著笑意。”王超群一一觀察著每頭江豚的興奮度,看它們有沒有異常。

隨後,王超群走向室外的維生系統,檢查水迴圈、水質過濾是否正常。7個水泵一字排開,嗡嗡作響。這套水迴圈系統已經使用了20餘年,有些超負荷工作,所以每個地方的檢查要特別細心。例行檢查每隔兩三個小時要進行一次。不久前,一個閥門漏水,引起水迴圈不足,幸虧發現、搶修及時,王超群心有餘悸。三天前下大雪,頂棚上的雪化成水後如簾滴下,惡劣天氣裡他更要一絲不苟。

8時20分左右,江豚的早餐準備好了。新鮮和冰凍搭配的小魚是江豚的主食,1.4米左右的成年江豚飯量可不小,一天四頓,足足3—4公斤,一年一頭江豚的進食量大約1.5噸。江豚食物的搭配有講究。“江豚不喝水”,王超群說。“江豚就在水裡,難道不喝水?”記者好奇地問。“是的,江豚全靠食物來攝取水分,所以食物的含水量要合適,得讓它們吃著小魚就能吃飽喝足。”

“江豚對人很親近,但也很敏感。它們對水中噪聲反應特別強烈,一點兒噪聲就可能打亂它們的生活規律、行為舉止、進食胃口。有幾次,我們發現有的江豚莫名其妙地行為異常,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老是煩躁。後來從新聞中才知道,是很遠的工地在進行水下打樁施工。”王超群解釋說,“我們觀察到的這些關聯對野外江豚保護很關鍵,比如在江豚的棲息地,船隻過往就被要求減速,降低水下聲波的強度,減少對江豚生活的干擾。”

室內的江豚研究是野外江豚保護的基礎,訓練員的工作就是保證在動物與訓練員之間處於和諧融洽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采集的資料才是最順利最穩定的。王超群介紹說,只有動物和訓練員之間建立彼此熟悉彼此信任的關係,後續的科學研究才方便開展。

正說著,“洋洋”又貼了上來,低著腦袋,露出頭頂的呼吸孔。“你再仔細觀察,它兩隻眼睛後面有兩個小洞,那是它的耳朵,但是已經退化了,是封閉的,是退化後的遺蹟。它也不是用嘴巴發聲,而透過隆起的圓圓的頭頂發聲。”王超群指點著告訴記者,“多麼奇妙的生物! 願它們和人類真正和諧共處。”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38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保姆”團隊陪6頭江豚過春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