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
已經過了雨水,春天的氣息也越來越近,前幾天的北京最低氣溫還是零下幾度,出門得裹著羽絨服,這兩天最高氣溫已經20幾度,直接從羽絨服到薄衛衣,突然入夏的感覺。
昨天帶兒子出去玩,我說穿個衛衣就行,外面的氣溫顯示是25℃,而娃爸則說“春捂秋凍,再套一件吧,別感冒了”,就聽了他的,給娃多穿了件,結果玩了一會兒出了一身汗。
早上看新聞,剛體驗了一把“早春”,冷空氣就又要來了,明後天氣溫最高只有5℃、7℃,還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
春天,還真是乍暖還寒,需要適當“春捂”,不能盲目穿衣,不然真的容易受涼感冒。
下面是關於“春捂”的10個知識,來看看你給孩子“捂”對了嗎?
因為就像前面說的,春天的氣溫太“善變”,“過山車式”的溫度總讓人猝不及防,再加上春天風大,晝夜溫差也大,就會很難穿衣。
而 小寶寶體溫調節能力差、抵抗力也差,若是家長在天兒轉暖後就急忙換上春裝,冷空氣來後沒來得及加衣,寶寶就容易受涼感冒。
所以,適當“春捂”,天兒轉暖別給寶寶穿太少,每天關注天氣變化,降溫後及時加衣。
民間有說法“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
春天這個季節的特點就是:乍寒乍暖甚至倒春寒,晝夜溫差大,早晚涼中午熱,室內涼室外熱。
所以,給寶寶“春捂”也要分時間,比如早晚捂、室內捂,並不是接近中午時二十幾度的溫度,帶寶寶出門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這樣寶寶就容易出汗、晾汗時受涼而感冒。
“春捂”,並不是全身上下都裹得嚴嚴實實,而是要 注意“重點部位”的保暖,比如腹部、背部和足底。
寶寶的脾胃發育還不完善,當腹部受到寒涼刺激時,更容易出現胃腸不適,如肚子疼、拉肚子等。
其次,寶寶的 背部 也容易受涼感冒,因此也要注意保暖,但穿衣適當即可,也別穿太多,背部更容易出汗。
“腳 是人體第二心臟”,不少家長都知道這個常識,早春也要注意給寶寶腳丫做好保暖,穿上襪子,在室內玩冷的時候還要穿上鞋子,畢竟“寒從腳生”。
一般來說,在早春氣溫還不穩定時,要正確“春捂”。
比如忽冷忽熱時,或是“倒春寒”時就要注意加衣,避免受涼。
但如果每天室外氣溫已經穩定,基本在15-20℃,那就根據溫度合適穿衣就好。
不過,一般這個季節是室內溫度更低,在家時可以給寶寶多套個小馬甲,穿雙厚襪子。
從冬天進入春天,幾乎每年都會經歷倒春寒,氣溫升降幾次,才能完全穩定步入春天。
所以,“春捂”也要捂到氣溫相對穩定了,比如氣溫恆定在15℃以上,並且持續1-2周沒發生變化,或是晝夜溫差小於8℃,才就可以考慮給寶寶適當減衣了。
人體的上半身離心臟更近,血液迴圈比下半身更好些。
因此 下半身更要注意保暖,給寶寶減少衣服時,也應該先從上衣減少開始,逐漸減少下身衣服。
這個季節,給寶寶穿衣,儘量穿 寬鬆便於活動、純棉透氣的衣服。
春暖花開,大人小孩兒也都總想去外面玩。
於是,不少家長會選擇好天兒時帶寶寶去踏青遊玩,這時候應該怎麼講究“春捂”,給寶寶合適穿衣呢?
出門較早的話,可以 穿個方便穿脫厚點的外套或薄款馬甲,中午熱了脫掉,突然降溫或傍晚涼時再穿上;還可以戴個 薄款帽子,早晚保暖,中午熱的時候可以遮陽。
當寶寶跑著玩時容易出汗,就不要穿太多衣服啦!
但如果是 玩時出了汗,也不要立馬脫衣服,應該先坐下歇會兒,把汗擦乾,等沒汗水了再脫衣服,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受涼生病。
雖然春天了,晚上的氣溫還是很低的,那對於愛踢被子的寶寶來說,晚上睡覺如何做好保暖呢?
可以給寶寶 穿睡袋睡,根據當地氣溫選擇合適厚度的睡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不少人對“春捂”有理解誤區,覺得春天要在家裡捂著,少出門。
其實,並不是這樣,這裡說的“捂”是指穿衣,不要過早給寶寶穿單衣。
春暖花開,大地回暖,可以多帶寶寶出去玩,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春天氣息,也能同時曬太陽促進補鈣和長個子。
只是玩的時候別曬傷寶寶,也別玩太累、注意補水和預防過敏等。
“春捂”並不是要給寶寶捂到出汗,合適穿衣,確保寶寶不冷、不受涼即可。
一般寶寶的體溫比大人略高,穿衣時可以和爸爸穿一樣的厚度,或比大人多穿一件,反而穿多了容易出汗生病。
判斷寶寶冷不冷時,不要摸手腳,要摸後脖頸,如果摸上去是溫熱的就說明寶寶不冷,不用加衣。
你覺得“春捂秋凍”有必要嗎?春天來了,你那裡多少度了、又是如何給孩子穿衣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