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出生開始慢慢長大,他們一點點學會翻身,學會走路,學會說話。每當孩子學會一些東西,爸爸媽媽是不是都有一種喜悅之情呢?尤其是小寶寶第一次說出“爸爸”、“媽媽”的時候,相信爸爸媽媽們都是非常激動的。
但是有的孩子長著長著,語言能力就“發達”過頭了。他們從小天使變成了“小唐僧”,小嘴巴每天都叭叭叭地說個不停。不知道爸爸媽媽還能不能招架住這樣一個“小話癆”了。
最近微博上有一個媽媽實在招架不住了,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吐槽自家的小話癆兒子。這位媽媽被兒子每天的話癆折騰的腦袋嗡嗡響,感覺自己快要原地爆炸了。這位媽媽說,自家兒子每天早上從六點鐘醒過來就一直叨叨叨的說到晚上十二點不帶睡覺的。
每天他一睜眼:媽媽天亮了你怎麼還不起你起吧天怎麼亮了那怎麼沒太陽啊垃圾車起了嗎灑水車起了嘛樹起了嗎小毛驢起了嘛挖掘機是不是上班了跟哪兒上班啊挖土嗎那土起了嗎它喝粥嗎我喝粥嗎粥起了嗎我給它吃了它是變成粑粑嗎那我今天餵馬桶小咕咚吃什麼味的粑粑啊粑粑高興嗎你高興嘛你高興啥…… (一直延續下去)這孩子不僅早上起床說,他還吃飯說,上廁所說,客人來了說,出去玩跟別人說。
就連媽媽去廁所裡躲清靜,他也能端著小板凳坐在廁所門口隔著門向媽媽說一長串。現在媽媽吐槽說自己起床後就是一個逐漸暴躁崩潰爆炸的過程。自從寶寶一歲半開始說,直到現在不到三歲。每次別人說寶寶早熟說話說得溜,媽媽都在心裡偷偷希望兒子這小嘴巴能安靜一會兒,最好能做一個沉默的酷人。
網友們在微博下評論:“這孩子也太逗了吧!語言類世界歡迎你!”、“這感覺很無奈吧。我家娃也是和話癆,每次和他待半個小時以上,都感覺自己的耳朵受到了傷害。”、“太可愛了,雖然有點同情媽媽,但是想象一下小小的人兒一本正經,不帶標點符號的說一長串,感覺好可愛啊。”
一般寶寶在兩歲左右語言能力就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但是有的寶寶會“飛過頭”了,太愛說話,變成一個小話癆。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對這種情況感覺無奈。也有家長會擔憂,孩子突然變得這麼多話,會不會是哪裡出了問題?
那麼孩子話癆真的是病嗎?
根據心理醫生的回答,如果是一個成年人話癆,控制不住自己想說話,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疾病,但是寶寶話癆不算。
因為孩子本來就處於一個語言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而且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對生活中的許多小事情都非常關注。所以他們會運用起自己的語言能力,表達他們的好奇心理。而這也是孩子話癆大多數都是在問很多問題的原因。
那麼寶寶話癆,爸爸媽媽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爸爸媽媽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寶寶的陪伴不夠。因為孩子會話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找不到說話物件陪他們說話,他們感覺到寂寞。
所以他們會自言自語組織對話,或者對著玩具,植物動物說話,驅散寂寞感。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多陪陪孩子,讓孩子不感覺孤單無聊,讓孩子不用自己製造對話和聲音解悶。
其次,一些寶寶都是由爺爺奶奶帶的。老人年紀大了,難免愛嘮叨一些。而孩子和老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會潛移默化地受到一些影響。這種情況的寶寶,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陪聊”,引導寶寶知道分場合,人物的說話。
還有一些寶寶嘮叨不討人喜歡的原因是因為孩子雖然一直說一直說,但是都是單調,重複的話語。或者語言平淡沒有邏輯和組織。這時家長要加強對孩子語言能力的訓練和引導,讓孩子“會說話”,說有組織的,有意義的話。
其實爸爸媽媽們完全不必擔心孩子話癆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相反,相比起不愛說話的寶寶,“話癆”寶寶愛說話,其實是語言能力強,性格開朗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也更加外向和自信,思維能力也比較好。所以家長完全不必擔心孩子話癆,只是需要加強對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分情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