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父母向來注重孩子的禮貌問題,在家要求尊重長輩,在外要求對他人講禮貌,但到了近些年,似乎有些講禮貌的要求在無形中發生了“變質”。
01 父母要求孩子在外“低調”,誰知發展成了惹人厭的性格
陳女士的女兒成績很不錯,從小學開始每次都會考到全班第三,到了初中也一樣,但是每次在親戚面前,陳女士和丈夫都不會炫耀孩子的成就,反倒會說些客氣話,這原本是比較低調的做法,但當陳女士把同樣的方法教給孩子的時候,孩子卻用錯了。
有一次孩子在長輩面前說自己成績有多好的時候回去就被陳女士給教訓了,並表示一定要低調,不要炫耀自己的成績,當別人問起的時候,只用說很一般就可以了。就這樣,陳女士的孩子就記住了媽媽說的話,在同齡人面前也是這麼表現的。
可是大家都知道,有時候明明成績很好,但是在同齡人面前過分強調成績一般,就會讓對方的心理產生不適感。陳女士的孩子每次都在同齡人面前表示,“我成績其實很一般的,都不怎麼樣。”但是當對方突然得知她的成績明明可以排到前三的時候,都覺得她的性格不真誠。
而且不僅是如此,在其他方面她女兒也養成了這種習慣,不論別人說她什麼,她都會用反話來否定,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中,其他人都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誇她了,總感覺給人一種“狡猾頭”、“不真誠”的印象。
可見,有時候一種錯誤的講禮貌方式,反倒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印象,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社交情況。
02被“中國式禮貌”毀掉的孩子,長大逃不過三種結局,別瞎自豪了
所謂的“中國式禮貌”還真不少,就比如強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節目,亦或者強迫孩子向不認識的叔叔阿姨打招呼,以及強迫孩子要做到“大讓小”等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講禮貌,反倒是一種道德綁架,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發展出一些不良的性格。
首先,從小被父母逼迫著講究上述所謂的“中國式禮貌”的孩子,他們可能會變得十分自卑,因為從意識上,他們就認為自己必須要講禮貌,甚至會讓他們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心理,尤其是在“讓”的思想的作用下,會使得孩子變得更自卑。
其次,孩子也可能會變得不愛社交,因為被逼迫著社交,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陰影。就像之前我朋友的一個兒子,原本是個挺開朗的孩子,但是由於朋友一直逼著他去和其他人打招呼,強行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結果孩子在吃了幾次癟之後,就變得不敢社交了,後來也變得十分孤僻。
因此,不建議父母一直將道德綁架的禮貌方式施加給孩子,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素質。
最後,在“強迫式禮貌”的作用下,孩子可能被誤匯出不討喜的性格,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情況,孩子理解錯真正禮貌的含義,從而產生“變了味”的低調,反倒讓人感覺不真誠,或是給人一種“過分圓滑”的印象,而這也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畢竟在當下社會,沒有人願意和過分圓滑的人深交。
03 想要培養孩子講禮貌,並不應該用道德綁架的方式
之前很多網友都表示過,自己小時候就被父母強迫去做某些事情,本質上其實是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但這也給孩子留下了不少的陰影,而且那時候不少父母都會用上道德綁架的方式——如果你不做什麼,你就是不講禮貌。
實際上,生活並不是非黑即白,讓孩子養成講禮貌的方式有很多種,唯獨不能用道德綁架的方式。父母自己本身就應該轉變觀念,以孩子能夠接受得了的方式,同時又不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失了面子,這樣才是禮貌的本質。
同時,父母也必須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時候父母的朋友未必是孩子的朋友,孩子在朋友之間或許很講禮貌,不能因為不向父母的朋友打招呼而被認定為就是不講禮貌,這種邏輯也不應該成立。
社會在進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應該更講究質量,父母們要學習更適合當下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把老一輩的所有教育模式照搬照套,否則可能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