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親子關係,為什麼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最舒服的親子關係,為什麼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有人說:“育兒就是一場戰爭”。

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這不僅是叛逆那麼簡單,也和父母溝通的內容、方式有關。

當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重重,也就意味著是時候調整你們之間的互動內容了。


為什麼很多父母一開口,孩子就嫌煩

曾經一份代表性的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發現,中國的父母和孩子存在著很大的溝通問題。

調查資料顯示,部分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與自己進行溝通,25.1% 的四年級學生和 21.8% 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花時間與我談心”。

不談心的家長談什麼呢?

談學習,談成績,談道理。

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媽媽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你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你以後怎麼辦?”

“你以後別跟那個同學完,多影響學習啊!”

“我都是為了你好,媽媽會害你嗎?”

媽媽用她的權威和道理贏了孩子,但這一連串空洞而無用的說教卻怎麼也抵達不了孩子的內心。

這是很多父母在親子溝通上會陷進去的誤區,主題永遠離不開學習、成績和大道理,只聊“有用”的內容,話語間帶著很強的說教性、目的性和功利性。

這些對話內容非常有意義,實際上卻讓孩子充滿壓力。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出現一種非常普遍的誤解,那就是:“我爸我媽只關心學習成績,並不關心我。”

不少孩子長大後,最不願溝通的人就是家長,因為我們早就把天“聊死了”。

孩子對你訴苦,你輕視他的痛苦;

孩子分享快樂,你見不得他快樂;

孩子坦誠心事,你有一堆大道理等著他.....

看似是孩子不願和我們聊天,實際上是大人關閉了溝通的大門。


“有用的話”太多,親子關係漸漸失去了親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不知道從哪個瞬間開始,親子之間竟然漸漸變得無話可說。

生活中,你們之間的對話也很簡單:

“作業寫完了嗎?”

“寫完了。”

“在學校怎麼樣?”

“挺好的。”

“這個月生活費夠嗎?”

“夠了。”

每一次對話,最後都是無疾而終。

孩子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父母有時候只能透過同學、老師才能知道。

有的家長常常把這種表現看成孩子成長的標誌:“長大了,話自然就少了。”

殊不知,這是孩子對父母長期以來簡單、功利的溝通方式的無言反抗。

有位年輕朋友對我說:“我可以擺平最難搞的客戶,回到家裡面對父母,卻成了沉默不語的啞巴。”

小時候,他的父母很寡言,對他十分嚴格,他們家飯桌上的對話常常是:

吃完飯就去寫作業;

不會的讓你爸爸看看;

我給你買的新書你看了嗎?

父母的話語往往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從不與他聊些有的沒的,他習慣了這種溝通模式,以至於越長大越沉默。

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是無條件信任和愛著父母,他們渴望與父母親近和溝通,然而,如果父母不懂得接納孩子的真實需求,不放過任何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孩子也會關閉心扉,迴避與父母交流,直到成年,也很難找回親子間最初的那份親密。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懂得呵護孩子溝通的意願重要性。

相聲演員于謙曾經在節目中被問道:“你最怕兒子和你說什麼?”

他答道:

“我最怕他什麼也不說。”

“因為你瞭解不了他,你也進入不了他的世界。”

一旦走到了這一步,教育也會變得更加艱難起來。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孩子的根本,父母要懂得從日常對話中培養親子感情。


想和孩子聊得來,就要多說“廢話”

身邊一位媽媽,被朋友們稱之為親子關係的模範。

她與女兒的關係特別好,母女之間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經常聊得眉飛色舞,不亦樂乎。

聊天內容無非是一些閒談八卦:上學路上開了一家美食店、班上今天誰誰誰挨批評了、學校裡來了個新的體育老師......

這些看似無聊得對話,卻讓她們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牢固。

女兒上高二那年,有了暗自喜歡的物件,孩子沒有隱瞞,反而很真誠地向媽媽坦白和求助。

媽媽得知後,第一反應不是擔心女兒早戀,而是欣慰,因為孩子遇到了問題知道第一時間向她尋求幫助,她也就能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女兒的坦誠,體現出來的就是對媽媽的信任,媽媽的溝通態度裡,給了她可以誠實的勇氣。

早期與媽媽常聊的那些廢話裡,孩子感受到了安全和幸福的時候,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我們對孩子的態度,最終也決定了孩子對我們的態度。

與孩子交流,真的要少一些有用的大道理,才更容易讓他親近你。

不僅如此,還要多一些閒聊廢話的時刻:今天吃到什麼好吃的,學校今天有什麼新鮮事,同學之間有沒有什麼八卦新聞.......

這些看似毫無營養的對話,與孩子的幸福感緊密聯絡。

因為人只有在最放鬆的時候,才有這種閒聊的對話慾望,意味著他很放鬆,他會坦誠地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看過一項研究:“日常聊天中,如果一個人說的話,有90%以上是廢話,那這個人就容易感到快樂。如果廢話不足50%,則快樂感不足。”

朱自清先生也說:“人一輩子一半是行,一半是言。一輩子說話作文,若是都說道理,那有這麼多道理?得有點廢話,我們才活得有意思。”

想和孩子聊得來,就要多說“廢話”:

少談大道理,多談愛;

少聊些學習成績,多留意生活中的點滴;

多一些對“正確”的堅持,多一些“我理解你”的共情;

在一段能說廢話的親子關係裡,我們才能聽到孩子心底的聲音。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姜澎

轉載:錢志亮工作室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07 字。

轉載請註明: 最舒服的親子關係,為什麼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