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過來人都知道,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危險,其中絕大多數最終都能被有驚無險地化解,但剩下的那一部分,因為沒能得到家長科學的處理,往往會出現誰都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就比如嬰幼兒誤食藥物問題,每年都會因為它而導致種種悲劇,看著媽媽為此哭得死去活來的樣子,令人惋惜。

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由於工作的關係,小石頭(小名)的父母沒有能力整日照看寶寶,只能將其委託給老人看護。

其實小石頭奶奶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三高”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尤其是血壓,經常性無端飆升,每天都得按時吃藥。

那天,老人就像往常一樣,伺候完寶貝孫子吃完午飯之後,轉身就去洗碗。可等她再走進房間,眼前的畫面讓她驚出一身冷汗:小傢伙拿著她的降壓藥在那裡玩,瓶蓋子處於開啟狀態,裡面的藥已經不見了。

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你有沒有吃下去?”奶奶拿著瓶子問孩子,寶寶點了點頭,老人二話沒說,連忙衝進廚房,隨手抄起一雙筷子就開始壓寶寶舌根,進行催吐。

等孩子吐了幾口,嘔不出東西之後,她抱起孩子就往醫院趕,臨走之前還不忘將空藥瓶帶著。

在醫院經過洗胃處理之後,孩子很快脫離了危險,事後醫生一直誇老人應急措施做得好,先是催吐,避免藥物進一步傷害孩子,來醫院之前還不忘記將藥瓶帶著,方便他們進行診斷。

要知道,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些經過簡單的洗胃就能處理,不過也有一些必須進行手術,老人的行為幫助他們節省很多診斷時間。

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小石頭無疑是幸運的,儘管誤服藥物,但在奶奶教科書般的處理方式下,並沒有受到多大傷害,不過其他孩子就沒那麼走運了。

就在去年,就有一名女童因誤服過量神經藥物而造成神經系統受損的,孩子母親在發現異常時,第一反應不是送醫檢查,而是讓其多喝水,想透過代謝系統將其拉出來。

是藥三分毒,哪有人吃下毒藥後不去醫院檢查,想單靠自愈好起來的?

寶寶誤食“異物”,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判斷“異物”種類

不同種類的異物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資料統計顯示,寶寶最容易誤食的東西是媽媽的飾品,包括小珠子、戒指、皮筋等等,它們顏色鮮豔,外形美觀,深受寶寶喜愛。

其餘的就是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硬幣、紐扣電池、筆帽……其中危險係數相對較高的就是電池與藥品。

家長要第一時間判斷寶寶吃下去的東西,在短期內會不會對其造成傷害,隨後針對性採取措施,也方便醫生做出判斷。

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2)、家長要做好應急處理

送醫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但有些異物需要家長提前去處理,比方說紐扣電池,它在進入寶寶胃部之後,只需要半小時就會開始腐蝕孩子的胃粘膜,但如果家長讓寶寶喝下大量牛奶或者蜂蜜,就能延緩腐蝕進度。

再比如干燥劑,絕大多數種類的乾燥劑都是可以用催吐進行應急處理的,不過氧化鈣乾燥劑不行,家長給孩子喝下大量牛奶之後,要立即送往醫院。

應急處理做得好不好,將直接決定孩子的受傷程度。

3)、向醫生合理描述狀況

孩子誤食東西的名詞、時間、劑量等等,家長要在去醫院的路上弄清楚這些,用最短的語言向醫生準確描述狀況。

前期診斷所用的時間越短,出現問題的機率就越小,這是在與時間賽跑。

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避免該問題發生的三大要點

凡是事關孩子的問題,原則都一樣,解決不如預防,將危險掐死在源頭。

三大要點要記牢:

3歲之前,寶寶必須有人看護,不能讓其離開視線超過10分鐘

危險物品要麼鎖在抽屜裡,要麼放在高處,不要讓孩子夠到

日常教育要做好,平時就一樣一樣告訴孩子,哪些不能吃

將寶寶健康養大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每一位家長在上面多用心,小心謹慎的態度與科學處理的理念,一樣都不能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47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誤服小藥片,奶奶的應急處置堪比教科書,家長們該學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