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秋涼傷了身,這三個部位凍不得

來源:人民網

別被秋涼傷了身,這三個部位凍不得
別被秋涼傷了身,這三個部位凍不得
別被秋涼傷了身,這三個部位凍不得

長命百歲,是對老人的一種美好祝願。那麼,如何養生?如何預防身體疾病?如何保持健康的體魄?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

寒病起,三個部位不能凍

不少人覺得,這是難得的清爽季節,中午時分氣溫仍然挺高,所以依然穿著涼鞋、短袖短褲或者裙裝,感受秋風拂面的感覺!雖說有“春捂秋凍”的說法,不過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王雪梅提醒,身體有三個部位不能“秋凍”。

首先是頭部,頭為諸陽之會,如果保護不好,陽氣會喪失,頭頸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第二個是腹部,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穿過,任衝督三脈起於腹腔內。此處受涼將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對臟器功能都會有影響。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經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經等。

第三個就是腳,“寒從腳生”,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腳。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如果腳部受寒,則血液流動瘀滯,全身血液供應將出現不足,臟器功能繼而受損。

秋涼來,該暖還得暖

對於秋涼,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暖。老年人、心腦血管病患者、偏頭痛人群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頭部,在享受秋高氣爽的同時,最好戴著帽子和圍巾。

而對於腹部的保暖,漏肚臍的衣服,再美也不建議再穿了,低腰褲也儘量避免。對於老人和孩子,或者有胃病、宮寒的女性來說,不妨貼身穿一件背心,出門的時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馬甲,護住腰腹部。每晚睡前還可以將雙手搓熱,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36次,揉臟腑則氣血經絡皆動,髒調腑通諸病消。

腳部的保暖也很重要,王雪梅建議大家要經常熱水泡腳,可暖全身,防止痛經等寒病的發生。手腳冰涼及體弱的人,不妨晚上穿雙薄襪子入睡。

秋季該如何養生?

起居上,從立秋後應該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秋季是晝長夜短,天氣又涼爽,年輕人常喜貪睡,睡多了會使精神萎靡,早睡早起會讓人情緒飽滿地去工作生活。

飲食上,夏天是苦夏有那種潮溼、悶熱也讓人沒味口,入秋以後,人的胃口漸開,想吃一點油膩食物,立秋後有“貼秋膘”的習俗,目的就是要增加皮下脂肪的含量,為冬天禦寒做準備。秋季以酸味、甜味為主。我們一年四季都應該吃甜,在入秋以後,應該有意識地減少咸和辛辣的口味,適當增加酸味,酸性收斂,收斂人體陽氣不外洩,又可生津止渴平衡秋天的乾燥之氣。

運動上,要注意把夏日散發在外的能量收回。所以秋日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專案,例如太極拳、慢跑、登山等。

養生小方法

按揉迎香穴法:夏秋交替之時,天氣多變,易受涼感冒或誘發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疾病,應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受涼,如果出現聞不到味道、鼻塞等,可以按揉鼻翼兩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就是迎香穴以疏通鼻周經絡。方法:將食指指尖置於迎香穴,做旋轉揉搓。鼻吸口呼。連做8次左右即可。

壓揉承漿穴法:秋季乾燥易出現口乾口渴、咽乾等不適症狀,出現上述症狀可適當壓揉在下唇凹陷處承漿穴,口腔內會湧出津液。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口渴感即可消失。不僅預防秋燥, 還延緩衰老使面色紅潤。

參麥雙花秋季飲:秋季空氣多幹燥,應以養肺為重,故秋季可適當飲用參麥雙花秋季飲以滋陰潤肺,益氣養陰。每次可取適量太子參、麥冬、菊花、金銀花、百合、沙參、枸杞泡水飲用。

(來源:人民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38 字。

轉載請註明: 別被秋涼傷了身,這三個部位凍不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