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過後就是立夏了。“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前後,各地氣溫開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氣溼氣大,天氣變化莫測。穀雨前後,我們應針對氣候特點進行穀雨養生。為夏季的到來、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穀雨養生的五大要點
01防“溼邪”傷身
潮溼多雨是此時的氣候特點,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易損陽氣,易傷脾胃。如人們的起居飲食稍有不慎,則容易感受溼邪,出現食慾不佳、便溏腹瀉、身體困重、關節肌肉痠痛不適等脾虛溼困症狀。因此,健脾除溼、助脾運化是穀雨時期養生調理的重點。
穀雨時節溼度大,按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側凹陷中的陰陵泉穴能健脾祛溼。還要注意開窗通風,加強保暖,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如果已有“溼邪”侵入,在日常飲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滲溼的食物,如紅豆、茯苓、冬瓜、薏米等。
02健脾和中
中醫認為,脾屬土,為內臟平衡中心。少思節慮,不爭名,恬淡清靜可養脾。脾中不化為實,不喜食為虛;多疑惑者為脾不安;面色憔悴為脾有傷;喜甜食者為脾氣不足;痰盛者為脾氣溼重。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護脾的關鍵。
地瓜、山藥、土豆、香菇等都是補脾胃的食物,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在穀雨時節不妨食用一些。特別是山藥,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也可多吃紅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03柔肝疏肝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講,春屬木,與肝相應。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穀雨時節達到最旺。此時如果七情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和陽氣的生髮,導致臟腑機能紊亂。因此,柔肝疏肝,調暢情志也是這一節氣的養護重點。
太沖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處向腳腕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線的盡頭就是太沖穴,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它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透過按揉“太沖穴”,可以讓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按揉方法: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後從“太沖穴”向揉到“行間穴”方向推揉,有助於將肝火洩發出去。還可多吃柔肝養肺的黑米、豆類、薺菜、芹菜、油菜、菠菜、胡蘿蔔、萵筍等。
04瀉火瀉熱
穀雨之後,氣溫逐漸回升,上火的人又多了起來。中醫認為,春天陽氣升發,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加之春季乾燥多風,人體較難保持新陳代謝平衡,易使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
點按內庭穴,最好在早7-9點早餐後進行,這時胃經氣血最為旺盛。可用大拇指按壓或火柴頭點壓,100次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瀉火、解毒的療效。
05避免接觸過敏源
風大沙多是這一節氣的顯著特點,應儘量避免在浮塵天氣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儘可能選擇浮塵較輕的時段,並戴口罩或用紗巾矇頭,多喝水,適當多吃些清肺、潤肺食物。此外,穀雨前後,楊花柳絮隨風舞,很容易引起鼻癢、鼻塞、咳嗽和皮膚過敏等症狀,所以如果進行戶外活動,一定要做好防護。
早晚揉搓鼻翼(迎香穴),有助緩解過敏。春季特惠低至5折點選下圖購買
飲食要點:合理補水 防春燥
穀雨之後,氣溫回升加快,人體水分容易透過運動出汗、呼吸等形式大量丟失。要特別注意及時清除體內的積熱,合理補水防“春燥”。1、補水首選是白開水尤其是早上起來,可以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補充一整夜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清洗”排空的腸胃,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晚上臨睡前喝一杯50~100毫升的白開水,對於腸胃、血管、神經也有非常好的保護和調節作用。
一般來說,一位中等體重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水1500-1700毫升。【注意】水溫要和體溫接近。喝水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如果喝水速度過快、動作過猛,可能會導致頭痛、噁心、嘔吐,甚至血壓升高。2、補水的第二選擇是水果水果中不僅能補充人體水分,而且還可以補充各種營養素。健康成年人每天要吃八兩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的蘋果的重量。
4月最適宜吃的8種水果
桑葚: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山竹:去春燥
油桃:養陰生津
李子:促進消化
枇杷:潤肺止咳
菠蘿:美容清腸
草莓:清熱解毒
芒果:保護視力
作息要點:夜臥早起 好睡眠
中醫認為,春季的睡眠原則為“夜臥早起”。不過這裡的夜臥指的是相對秋冬的作息時間可稍晚一點,但也要儘量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早起以6點左右為宜。要預防“春困”,除了要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不宜吃得過飽外,還可以多進行戶外運動。透過鍛鍊改善生理機能,加速體內迴圈,提高大腦的供氧量,“春困”也會得以緩解。
(約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