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蘊藏著許多珍貴的知識。我國古代長期發現並積累的中藥知識,大部分都已載入歷代的本草書籍之中。
其實大家都知道''用藥如用兵'',中藥其實就是中醫治病的根本,那麼可能有人會好奇問道:為什麼中藥不管裡面有沒有動物類藥物而都叫作本草呢?
最具名氣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個名稱是不是存有一定的問題呢?其實這就像小說《水滸傳》當中雖然有三位女性但卻仍稱為一百單八位好漢一樣,這其實也就是一種習慣性的統稱,故在歷代中藥類書籍用名皆稱為本草。
由於本草學中有著對一些藥物的產地、製法及配方的敘述,涉及方面十分廣泛,而中藥對於疾病的醫治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裡也就需要提及一個了不起的人:李時珍。
李時珍,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生於湖北的一箇中醫世家。少年之時,他常跟隨父親和哥哥上山親自採認藥物,或有時幫父親抄寫醫方,聽父親李聞言講解藥物特性。當時考科舉盛行,他十四歲便考中了秀才。但他卻熱衷於醫藥事業,對枯澀乏味的八股文並沒有絲毫的興趣。因而最後他考舉人三次皆落榜後,放棄了科舉仕途,一心沉醉於行醫當中,他發現當時的本草書收藥不全,名稱混亂,多有訛誤。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時珍38歲時,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任職一年,便辭職回鄉。
關於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史學界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正八品)。無論其職位高低,李時珍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太醫院的工作經歷,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編寫《本草綱目》打下基礎。
這期間,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於太醫院的藥房及御藥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鑑別各地的藥材,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包括《本草品彙精要》。與此同時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資訊,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開闊了眼界,豐富知識。
他詳細研究了古代相關的本草及醫書類書籍,並且還長期深入民間向百姓學習,到深山密林之中採摘藥材,相傳在當時的武當山是屬於皇家園地,是不允許私人進入山中採摘藥材的,但是武當山當中卻蘊含著很多貴重的藥材。
據李時珍自己在《本草綱目》當中記載這武當山之中還有一種果子能夠益壽延年,已被朝廷選奉為皇帝貢品,當時李素珍就覺得非常好奇,想進去一探究竟,但是被武當山門徒拒之門外,李時珍的徒弟與武當山的門徒竟執棍廝打了起來,最終李時珍將實情告知了武當山的掌門,最後才得以入園觀看,發現這其實也只不過是一句普通的果樹而已,並沒有外界宣傳那麼神奇。
他還開闢了藥園栽培藥物,經過二十七年的埋頭苦幹,終於在六十一歲之時完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該書不僅對我國古代本草學作了一次歷史性總結,也將以前的知識予以系統化,並使之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該書載藥共計約一千九百餘種,對很多有錯誤的藥物進行了更正。
李時珍在研究工作之中,雖然博覺群書,但卻並沒有成為書籍的奴隸,他更加註重實踐,對前人的見解持客觀的批判態度。如他研究古代煉丹術之時,吸取其中關於藥物性質及製法的有價值的部分,但又揭露了服用煉丹藥求得長生不老的那套學說的不合理性。
據有關統計,李時珍寫《本草綱目》,參考書籍極為豐富,其他與道教、道家有關的,大約是20%左右。全書總共附方1.1萬多個,其中道藥道方3千多個,更是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唐代以前的醫書,其中和養生有關的內容比重特別大,那時自然只有有錢人才顧得上養生。《本草綱目》卻重在看病,尋藥治病,裡面還記載了大量廉價藥物,特別適應當時普通勞動人民的需要。
自《本草綱目》一書問世以後,很快便在國內流傳了起來,它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到目前已經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國文字,開始在世界上廣泛流傳,中國以及中醫文化也以它為載體而面向世界,使外國人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
公元1951年在世界和平理事會維也納會議上,中國明代的李時珍,作為唯一的醫藥學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單之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瞻仰。
俄羅斯人民對這位醫學家也十分崇敬,李時珍的大理石雕像至今被鑲嵌在莫斯科大學禮堂的長廊上,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琴在其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高度評價了李時珍的成就。
他說道:''明代的偉大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頂峰的《本草綱目》……李時珍達到了在安得烈·維薩里的科學活動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任何科學家所不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李時珍之所以能夠完成這樣的不平凡的著作,最主要歸功於他那的對中醫的濃厚的興趣以及鍥而不捨的進取精神。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不能貴賤,自己感興趣的就是最好的,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接下來就是恆心與毅力了,只要有足夠的恆心與毅力就會一往無前了!
可惜的是,李時珍並沒有親眼看見《本草綱目》的出版,由於長年的艱辛勞累,李時珍病倒在床。病中他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傳佈於世,為世人造福。幾經周折,李時珍去世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了,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成了醫生們的必備書籍。
後來又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傳遍世界。李時珍對人類的貢獻是如此大,因此深受後人的尊敬,他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