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什麼樣的家庭適合生二胎?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不一樣的答案,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錢”是第一個問題。是的,錢很重要,可是我認為還有比錢更重要的問題需要深思熟慮。
很多當了一次媽媽的女人,便很堅定地稱不會再要二胎,因為不想再經歷生娃和堵奶的疼痛,也不想再經歷一個人帶娃的疲倦與忙碌。
有人說,二胎是為了多年以後給孩子在這個世上留一個親人,也有人說,是為了讓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個伴。但這些毒雞湯於我而言早已百毒不侵了,因為八零後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但並沒有因此感到孤單。
直到某一天,我自己生病了,大病初癒,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要生個二胎。
生命無常,作為獨生子女,我們確實不孤單,也不懼怕獨自面對未來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
但我們真的怕生病,更怕各種意外,看著那些六十幾歲還要冒險試管生孩子的失獨家庭,無疑,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牽掛和寄託。
我希望二胎不止於手足情,更希望成為孩子們長大後無懼無畏勇敢“做自己”的堅強後盾,至少不用因為顧及父母而不敢遠遊求學。
說出要二胎的想法後,我受到很多質疑的聲音:“別人雙職工的家庭都不敢生二胎,你一個沒有穩定工作沒有鐵飯碗的人憑什麼?”“你沒有理想的經濟,將來怎麼給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
質疑聲都傾向於我是全職媽媽,哪怕我是自由職業者,是有收入的,但因收入不穩定,我依然是別人眼中的全職媽媽,而全職媽媽繞不開的主題無非就是經濟收入。
於是我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更適合生二胎?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經濟條件很重要,但這並不能成為生二胎的先決條件,孩子的幸福取決於父母之間的關係,有愛的家庭才能讓孩子幸福的成長。
的確,將孩子帶來這個世界上,給予他們更好的物質環境和生活條件很重要,但是我認為,好的物質條件是沒有上限的,什麼叫做好的條件?年入百萬,給孩子穿名牌讀貴族嗎?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演員黃磊和孫莉是眾所周知的模範夫妻,結婚十幾年育有三個孩子。孫莉有一個叫多媽的微博,裡面經常釋出一些家庭日常。
有女兒多多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的幸福時光,也有爸爸“黃小廚”親自下廚為家人做各種美食的溫馨畫面。
情人節的時候,多媽曬出了多多做的手工麵包、黃磊送的玫瑰花。這些看似簡單的幸福,卻是很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
網路上經常會看到各種抱怨老公回家不做家務不帶孩子,專注打遊戲,各大節日送空氣的帖子。
父親缺失孩子的成長已成常態,故而有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等等這樣的表述,真實刻畫出了目前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日常。
這樣的家庭經濟收入再高,也給不了孩子優質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只有夫妻間互相尊重、相互幫扶,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卡耐基說過:不要太注意家庭的外觀及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家庭裡特有的,充滿了愛溫暖與明朗的氣氛。
再看黃磊,他的幸福並非偶然,參與孩子的成長、分擔妻子的重擔、體諒妻子的不易,這些為孩子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只是金錢,更需要父母的愛和陪伴。
當然,並不是說金錢不重要,當然很重要,孩子嬰兒階段的奶粉,之後幼兒園若搖不到號還需要讀價格昂貴的私立,再之後除了孩子的就學問題,也包括補習班興趣班等等。
金錢很重要,但是隻要能夠給孩子提供普通家庭能給予孩子的偏中等的生活環境,就足矣。無比攀比誰家孩子穿得更好,誰家孩子讀的是更好的學校,誰家孩子報的興趣班更多,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
在網上看到一個寶媽寫的文案:為什麼孩子上學了媽媽不去上班,因為孩子放學沒人接,放假沒人帶,孩子也不可能在我們的休息天才生病。
這樣一個普通的文案,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鳴,點贊多達十萬加,留言也是三萬多條。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回覆是這樣的:“只要我辭職快,失業就追不上我,因為我每次只要孩子生病就辭職換工作。”
工作單位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任由我們自由支配時間。這些無奈正是隻有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家庭的真實寫照,她們沒有家人幫忙,只能集中精力帶好孩子。
雖然沒有出去上班,但同樣創造了社會價值。
出去打工或許每月能掙幾千元,可聘請一個照顧孩子的保姆也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元,還有保姆給予不了的家庭教育更是無形的資產,這些正是全職媽媽們為家庭無形中創造的價值。
金錢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父母的教育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方向。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就是“輸”在了原生家庭。
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每個人要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家才能成為我們幸福的港灣。
電視劇《都挺好》,帶火了原生家庭這個詞,蘇明玉的爸爸從她記事起就膽小怕事,遇事就躲,媽媽重男輕女,處處強勢。成了明玉一輩子走不出的陰影。
媽媽賣房子也要支援大哥出國留學、幫二哥找工作,而對於一直成績出色的明玉,媽媽想的只是儘快結束學業出來掙錢,儘管明玉多年後逆襲成了女強人,也一輩子擺脫不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心靈傷害。
蘇明玉這樣的原生家庭影射了多少家庭,現實中有多少孩子毀在了原生家庭,我們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卻從來沒有問過他們到底要不要。
這種環境中出生的孩子,即使錢再多,也沒有幸福感。
孩子是否幸福,取決於父母。金錢能讓生活錦上添花,但真正雪中送炭的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冉高鳴在《奇葩說》中談到他從小的生活環境是這樣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在家照顧他,他害怕一家人一起吃飯,擔心父母沒話說,每次需要他想辦法圓場。
他說:“我可以救這個場,可是我成長道路上缺席的那個家長,誰又能來救我的場?如果今天你們決定要孩子,我希望你們可以攜手一起,做孩子成長路上的見證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你們沉默飯桌上的主持人。”
看到這裡,多少人感同身受地流下了眼淚,作為父母,我們覺得努力掙錢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關愛。
金錢帶來的只是物質上的滿足,愛和陪伴才是我們需要的精神撫慰。
我特別不能理解那些長期帶孩子住孃家的女人,讓父親缺失孩子的成長,還要美其名曰為了工作為了掙錢,看似偉大,實則自私。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
我是一名在家辦公的全職媽媽,雖然有一定的收入,但是收入必然跟工作量息息相關,也自然就沒有穩固的收入,可幸運的是孩子爸爸全程參與著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爸爸平時閒暇陪孩子玩各種益智類遊戲,週末帶孩子游泳健身。
重要的是我們一直踐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孩子見識了廣州塔“小蠻腰”、欣賞了重慶的江上夜景、走過了成都富有文化底蘊的寬窄巷子。
吃到了各地有名的美食,比如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點都德、成都帶川劇變臉表演的火鍋、西雙版納的特色傣味。
也許經濟寬裕的家庭可以多報幾個培訓班,可以多穿幾件名牌的衣服,再或者上高質量的貴族學校,但我們給予孩子的陪伴和愛,是無論多少金錢都無法企及的。
縱然我的家庭收入並不高,可能也不能讓孩子享受到物質帶來的成就感,但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見證人。
所以,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更適合生二胎?
除了夫妻二人的感情是否和睦之外,基本的經濟條件應該要有,否則若是第一個孩子都讓家裡過得緊緊湊湊的,那第二個孩子的降生便是雪上加霜。所以,在給予第一個孩子較穩定,相較於孩子學校以及身邊偏中等的生活條件之下,也能保證給予第二個孩子同樣的生活條件,就可以生。
除了經濟條件之外,能否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是第二個需要考量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給予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唯有父母都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對孩子才是最有益的,否則錢再多,請再好的保姆也無濟於事。
最後,生與不生純憑當事人想法,這是夫妻之間自己的事,別人說再多也是添亂,畢竟日子是自己在過。只是作為過來人由衷的建議,考慮二胎的同時,也請多顧及第一個孩子的感受,問問他們的想法,聽聽他們的心聲,在瞭解他們的期望或擔心或猶豫之後,告知他們如果有了弟弟妹妹,會面臨哪些好的或不好的事。
每一個考慮是否生二胎的夫妻,都是愛護疼惜孩子的父母,所以有了一次為人父母的經驗,再考慮要第二個的時候,就應該有更萬全的準備。
End。
話題討論:你認為,什麼樣的家庭更適合生二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