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我就是被一名佛系老爸養大的吧。
恩諾教育的幾位家庭教育專家在談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案例時,突然轉到一個話題上:父母對孩子有哪些驚豔的教育?
然而,在一旁的小編默默地在給他們“分享”了一篇“佛系”的成長過程。
3歲,搬新家了,雪白的牆壁好漂亮,然後被我拿著蠟筆,滿臉開心地畫了一牆的塗鴉。
突然,一句“你幹嘛呢?”
“爸爸你看!……”剛回過頭,就看見了一張嚴肅的臉,我瞬間嚇哭了!
“你搞破壞還哭!”等我哭完後,爸爸給我講了不能塗鴉的原因,還帶著我參觀沒被塗的房間。
“你看,是不是白的好看?你畫得那麼花,沒點藝術感。”
後來,我認錯了,但那個房間卻沒被重新刷白,而且還把我扔在那個房間住著,美曰其名:“留著罪證!”
6歲,我不用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天天去上興趣班,我好奇問:“爸爸,別的小朋友都上興趣班,為什麼我不用啊?”
“你想學什麼?”爸爸問道。
“畫畫、書法、游泳,這些別人都在學。”
“學這麼多太累了,你挑一個來學吧。”
兩天後,我跟爸爸說想學畫畫,他問:“為什麼?”我回道說喜歡畫畫。
爸爸又問道:“去哪學?”
“很多小朋友都在少年宮學,我們也去吧!”
“好。”
後來,小編終究沒成為大畫家!
9歲,“爸爸,陪我寫作業好不好?”
“不好。”
“為什麼?”我委屈的說道。
“因為我要看電視!”爸爸一臉淡然。
“那我也要看電視。”我放下作業,走了過去。
“我看的你都不喜歡看。”爸爸笑著。
“那你陪我寫作業!不然告訴我媽去。”我在一旁氣哼哼地威脅道。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自己能做的事不要麻煩別人,有不會的叫我就行。”爸爸還是一臉愜意地躺在沙發上。
11歲,因為有一次發燒請假,沒上那天的美術課,也沒交那天的畫。
期末總評的時候,美術老師給了我一個0分,回家上交評價手冊時超級害怕的。
然而,爸爸卻不顧媽媽臉上陰沉的神情,在一旁肆無忌憚地大笑道:“沒事兒,咱們去吃個火鍋,慶祝你美術考零分!”
13歲,以前我家有個重要的儀式,那就是大年初五的時候,按照我的語文課本開始今年的旅遊計劃。
“爸爸,今年我們去哪?”
“你想去哪?”
“桂林!”
“為什麼?”
“因為語文書第一課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想去看看。”
“好,從今年開始,你來做全程的旅行安排,我負責訂票。”
15歲,日常沉迷某款網路遊戲。
我爸:“這些有什麼好玩的?”
“介面好看,而且特別有意思。”
“你知道這遊戲的介面為什麼好看嗎?”
“嗯?”我搖著頭。
“因為有專門負責產品設計、美術設計的人,我們可以一起來嘗試做做它的介面,這不是更有趣嘛?”老爸徐徐誘導著我這個網癮少年。
其實,他也不會做,後來還是我們一起去圖書館借了ps教程的書籍來學的。
17歲,這個時期心情壓抑,經常想有的沒的,還會輕度地對自己的身體自殘。
我媽生氣的說:“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嗎?我把你辛辛苦苦地生下來多不容易啊!”
我爸對我媽說:“你小聲點,別鬧情緒。”
我媽還繼續說著:“爸媽誰對你不好?整天瞎想什麼……”
我爸對著我媽說道:“你一邊去。”然後,走過來抱著我:“乖,想哭就哭會。”
19歲,填高考志願。
我媽:“選電力專業吧,以後去電力局,鐵飯碗。”
我爸:“你別去管他,讓他自己選。”
我媽:“選師範專業,踏踏實實去當老師,穩定。”
我爸:“唉!都說了,別管他。”
我媽:“我別管我別管,那你倒是管管啊!”
我爸:“他心裡有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