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朋友傳授了一種新型教育方法——以食育人。我深感困惑,請教一番後,覺得頗有道理。
所謂以食育人是指透過一日三餐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學習最日常的知識,學以致用、用以致學。
一、辨別食物的能力。
我曾遇到一個家教頗好的小姑娘走在鄉間小路上,看到我踩在草地上,指責我:“阿姨,您不能踩在蔥上。”我一時語塞。還好這姑娘十指不沾陽春水,否則把草當成蔥作為佐料放下去,食者可真是左右為難了。
培養孩子辨別食物的能力,就是培養孩子選擇健康食物的能力。什麼菜配什麼菜有什麼功效,適合什麼樣的人吃,這些看似是養生知識的背後,蘊藏著許多人體知識。
二、表達食物的能力。
《圓桌派》中經常邀請陳曉卿講解美食文化,許多人吃牛排只知道評價“好吃”“還行”……甚至吃不出牛排和豬排的區別,但陳曉卿老師可以把牛排在舌頭裡的各種味道都精準地表達出來。
當你和孩子坐在一起吃飯,一起享受餐桌上的美食,不僅提高了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還能夠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三、創造食物的能力。
一次我帶孩子到一家冷飲店,我點了一杯“星空奶茶”,其實就是奶茶加了一點星空的元素,這在大人看來習以為常甚至不屑花時間去研究的事情,卻被孩子牢牢記住,回家好自己動手做了“星座酸奶”“太空牛奶”“木糠杯造型杯子”等。
在鼓勵孩子自己創造食物時,把孩子天馬行空的思想都有地方釋放,讓孩子今後對知識更加渴望,畢竟想要做出“星座酸奶”勢必要先去了解各大星座是怎麼樣的,繼而以此為吸引入口,瞭解星空的元素。
四、美化食物的能力。
當人們評價一道菜時,最高度的評價就是“色香味俱全”。食物顏色特別講究搭配。好比媽媽為了讓孩子更加有食慾,一定會採用鮮豔一點的顏色或者可愛一點的裝飾來美化食物。
透過培養孩子美化食物的能力,能夠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瞭解食物的各種“效能”,如何擺盤、如何顏色搭配、餐具搭配、桌布搭配......從中讓孩子學會享受生活。
五、欣賞食物的能力。
在過去窮苦時代,吃飽穿暖是養育孩子最高的要求,如今,吃飽穿暖是最基本的保障。食物不再只是一個提供能量的東西,教會孩子透過食物形成一種健康、全面、適合自己的營養方式,享受食物帶來的心情愉悅和快樂。
別小看這五種能力,這已經聚合了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專注力、審美力、創造力、自控力等等當然,想要透過食物培養孩子這些能力,家長自己得先做足功課,否則無法引領孩子到食物的海洋裡遨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