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者腹瀉是咋回事?
遊者腹瀉是指旅遊者的大便變得稀爛,而次數亦比平常時超出兩倍以上。
常是由傳染性微生物所引起的,包括各種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是最常見的致病菌,其他病原體有:細菌性的如胚胎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志賀菌等,寄生蟲性的如腸梨形蟲和痢疾阿米巴等,病毒性的如輪狀病毒等,還有少數旅行者腹瀉是由於壓力、時差、飲食改變等其他原因引起的。
遊者腹瀉常見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多由進食被糞便汙染的食物及飲用水所引起的,未經煮熟的蔬菜、肉類、海產品、未經煮沸的水、冰塊和未經消毒處理的奶類及其製成品都易引致感染;而汽水、啤酒、熱咖啡和茶以及經用氯或碘質適當處理過的水等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邊無牌小販所售的食物常是疾患的源頭。旅遊者的目的地的衛生標準也與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旅行者腹瀉發病的高風險地區包括亞洲、非洲及中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中風險地區包括大部份南歐國家及少數加勒比海島嶼,低風險國家包括北歐、北美、澳洲等國家和地區。
見症狀除了腹瀉外,隨著個人健康狀況和感染病原體的不同會有不同。彎曲桿菌和志賀菌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比較嚴重,常會出現便血;痢疾阿米巴引起的腹瀉往往次數較多,同時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熱、體重減輕、身體虛弱等,但是很少出現便血現象;寄生蟲感染所致的腹瀉通常還會累及肝臟、脾臟等其他器官,並伴有噁心、嘔吐和腹部痙攣等症狀。大部分旅行者腹瀉的病程在1-5天內會自行痊癒。
而,若伴有高熱、血便、黏液便等症狀或症狀持續不見好轉者則需要前往就醫。旅行者腹瀉最大的危險在於體內失去大量水份,對嬰兒、兒童及年長者尤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