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十幾歲的男孩被媽媽帶進女更衣室?別說女同胞,就是大老爺們,恐怕也會“大驚小怪”。

8日上午,網友@馬庫斯說 發博稱“我們這兒的游泳館更衣室每天都有女性帶兒子進來,不止一個!都是十多歲的!長的身高馬大。這些男孩子還和女性一起洗澡。”並自曝洗澡被男孩偷看,結果工作人員說小男孩還小管不了,並遭遇男孩媽媽反擊稱“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精貴怕看!”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多數網友的反應都正常:這真的不合適。

至於為什麼不合適,則只能侷限於“孩子這麼大了”“不文明”之類論調上。

這種行為,一定和文明、素養有關,但不能侷限於文明、素養層面,而應更深入地進入家庭教育層面(嗯,假裝我很深奧)。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而言,家長這種做法,已經走在了“培養性格缺陷”的道路上。

很多人認為,性格缺陷是天生的。錯。大部分性格缺陷,都是後天養成的,與教育環境密切相關。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違背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缺陷就容易形成。“巨嬰”難道不是性格缺陷?它又是怎麼形成的?如果不是一切都由父母代勞,如果從小就出去經歷風雨,怎麼可能成為“巨嬰”?

“巨嬰”的存在,根子是父母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帶十幾歲男孩進女更衣室”,同樣如此。

孩子的性別意識,是一個逐漸形成、最終成熟的過程。

嬰兒時期,孩子沒有性別意識,甚至對自己身體的外在形狀,都不瞭解。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嬰兒在探索世界時,一方面是向外探索,發現更大的世界;一方面也會“重新發現自己”,“升級”自身的功能——比如他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胳膊一掄,手就能甩出去,真好玩。

爸爸媽媽“捱打”,往往就是這個時候。很幸福吧?因為你的孩子開始“記憶體升級”了。

幾乎與此同時,他發現身體上還有一些奇怪的、在他看來甚至有點“多餘”的東西,自己會摸摸捏捏,表示好奇。

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分緊張;你越是把他的手拿開,他越想放過去。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這算性別意識的萌芽,但總體上,從出生到兩三歲,孩子沒有明確的性別意識。

換句話說,他沒有男人女人的概念,爸爸媽媽的唯一區別,就是媽媽自帶“便攜食品”,而爸爸沒有。媽媽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帶這麼大的男孩上女廁所、進女浴室,也沒什麼大問題。

從幼兒園階段開始,直到小學低年級,孩子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性別意識。

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從相對獨立的個體角色,向“具有某種定位的社會角色”轉變。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用哲學家的話來說,就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家庭也算社會的一部分,但在家庭中,孩子的社會角色並不明顯,可以忽略)。

對自己的社會角色進行定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甚至要到成年之後,才最終完成對自己的定位。

在複雜的社會定位中,最簡單、最直觀的定位,就是性別定位。

孩子進入幼兒園,也就打開了性別意識的新天地。他忽然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個頭差不多、性別一樣的小夥伴。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這是孩子初入幼兒園最大的新鮮感之一。在這之前,他也會見到許多同齡、同性別的小夥伴,但多數不存在穩固的社會關係。

而在幼兒園,這種“同學關係”是穩固的,是有名有姓的,是可以每天在一起玩耍的。

於是自然而然,孩子們形成了兩個派別:男孩幫、女孩幫。

這種“幫派”的形成,一方面是興趣使然(同性別的孩子往往愛好相似),另一方面則是初步形成的性別意識使然。

“原來我和他(她)不同。”這是很多孩子潛意識裡的第一個反應。他會尋找“趨同性”,更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一塊玩,甚至和異性“搞對立”。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無論對立,還是一塊玩耍,還是形成“女孩幫”“男孩幫”,家長几乎什麼都不需要做,讓他們盡情瘋長就可以了。性別意識不需要刻意培養,會慢慢形成。

到了小學高年級乃至中學,情況開始逐步變化,青春期到來了。這時候性別意識更強,但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家長就需要費點心思了;但也不要干涉太多,青春期的自愈能力很強大。

總的來看,性別意識的形成,並不需要家長做很多,“清靜無為”是最好的方法。但這不等於說,家長就可以做錯。

一句話: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十幾歲的孩子還帶到女更衣室,已經做錯了。這首先是一種培養“巨嬰”的高效手段,這麼大還不會使用男更衣室,還不知道鼻子下面長著嘴,還看不懂男更衣室的“使用說明”,說明什麼?

其次,孩子從嬰兒到小學,用了好幾年的時間,終於清晰了性別的界限,現在,家長“倒行逆施”,重新讓他模糊性別界限。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縱容下去,恐怕不是溺愛之類的小問題,而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甚至越過法律邊界的嚴肅問題。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專欄作者,高階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讀史記故事·秦漢霸業》《少年讀史記故事·列國春秋》《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6冊。

壹點號高了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49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該不該帶兒子進女更衣室?性別意識“可以不做,不能做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