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家寶寶還沒滿月,已經會抬頭找人了,經常抬著小腦袋努力看向媽媽的方向。
阿杰覺得一定是寶寶發育得好,然而她的兒科醫生朋友,卻提醒她這很可能是肌張力太高,最好趕緊帶孩子檢查一下。
她將信將疑,不想醫院大夫說的與朋友相差無幾,表示寶寶肌張力過高,需要立刻進行肢體訓練,這可能是寶寶在子宮裡臍帶繞頸,慢性缺氧造成的。
可知,小嬰兒抬頭太早可不是什麼好事,一般情況下,八週左右的小寶寶趴著時就可以把頭抬起約45度左右,但時間並不會太長,這屬於泛化反應。
但如果寶寶抬頭的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便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肌力過高的因素,父母可別當孩子發育快而沾沾自喜,這很可能是他發出的異常訊號。
長大的過程總是很慢的,急不來。
“抬頭”這一動作也是如此,它需要頸椎、韌帶還有肌肉的配合,只有當這三者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才會令寶寶抬起頭來。
很多新手爸媽喜歡拿著玩具逗弄寶寶抬頭,但這也要分時機,過早訓練很可能造成肌肉和韌帶受傷,反而影響身體發育。
寶寶的“抬頭”發育:
此時的小嬰兒能做到憑自已意識抬頭,大部分都能在俯臥時抬起小腦袋,努力尋找家長的身影。
此階段,多數寶寶俯臥時能抬起頭約45度,此時頸椎已漸漸形成生理彎曲,能學會用手肘在床面上支撐起小小的身體,平衡也保持得不錯,能保持較長的時間。
但左右轉頭仍然是個問題,這時爸媽們就可以拿寶寶喜歡的玩具逗弄了,你會發現寶寶抬著小腦袋轉來轉去的,與你玩耍。
這個月齡的寶寶頸椎發育已經能支撐長時間抬頭了,多數俯臥時還能抬頭90度。4個月前,有的寶寶可能還會晃晃搖搖的,但這時基本都可以穩住了。
前面講了寶寶抬頭的規律,如果有些寶寶學會抬頭的過程與上述不同呢?
前文的例子只是一種情況,其實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都是一樣的,希望自家寶寶聰明健壯,但發育有固定的規律,並不是越早越好。
常聽有老人說自家的寶貝孫兒孫女,早早地就會扶著坐、站,比別人家的孩子都結實,這可不值得沾沾自喜。
倘若抬頭太早,說不定是神經系統發育異常,還有腦癱可能。這時需要家長對於寶寶的日常行為多細心觀察,看看他是否還有四肢僵直、表情呆滯、不會回應大人的表現。
如有多種表現,一定要儘快就醫,別耽誤了最佳救治時間。
如果超過4個月,寶寶頭抬起的角度還是不大,甚至還晃晃悠悠的,不能長時間堅持,這時就要注意了,可能有以下情況:
① 過於肥胖
寶寶過胖會影響健康,要是不管寶寶吸收如何,只是一味過度餵養,對健康非常不利。
② 缺乏鈣元素
鈣元素的缺乏使骨骼發育不良,也是導致抬頭晚的一個原因。
半歲以前的寶寶不需要特別補鈣,但維生素D是必需,缺乏會影響鈣吸收,平時還要多帶寶寶曬曬太陽。
③ 發育異常
如果前面兩種情況排除,那麼第三種情況就可能是發育異常了,及時帶去醫院檢查才是最應該做的反應。
對寶寶的抬頭訓練,要遵循發育規律,科學引導。不要以自己為主導揠苗助長,只需要創造環境,激發孩子的興趣即可,具體措施如下:
1)俯臥法:適用小於2月齡的寶寶
方法①:令寶寶俯臥,雙手收在身下,家長則在前方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
方法②:還是俯臥,家長一隻手以掌心向上的姿勢墊著寶寶的下巴,之後慢慢抽出手,如果反覆,引導寶寶自然抬頭。
2)豎抱法:適用2月齡後的寶寶
餵奶後可以把寶寶豎抱起來拍嗝,訓練他抬頭,注意動作要輕,且幫寶寶扶好頭,避免脖頸受傷。
如不能保證這一點,最好還是別訓練了,順其自然吧。
3)胸前俯臥引導法
把寶寶放在胸前俯臥,一邊撫摸寶寶的後背,一邊逗弄寶寶。
小貼士:
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注意,時間都不可太長,而且要選在寶寶精神狀態好時訓練,之後給寶寶的背部適當按摩一下,舒緩肌肉。
其實寶寶的所有運動發展,都與肌肉的成熟度相關,家長無需過多幹預,創造好環境比什麼都強。
另外,寶寶出現任何與發展規律不符的表現,都不能大意,最好做個檢查,以免造就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