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寶寶出生後先喊爸或先喊媽有什麼不同嗎?有人說寶寶先喊誰就證明他和誰更親,也有人說寶寶先喊爸爸更有“福氣”,不過對於這個說法,大部分寶媽是不同意的。
懷孕生娃是媽媽承受,餵奶帶娃也是媽媽做得更多,寶寶先喊媽媽才是公平的。可是寶寶才不管這些事,先喊誰完全看心情。
6個月寶寶先叫爸爸,寶媽“醋意滿滿”
麗潔的寶寶不到5個月時開始“冒話”了,咿咿呀呀的樣子特別可愛,麗潔為了讓寶寶先喊媽媽每天都在反覆教寶寶,可是寶寶6個月時先喊了爸爸。
麗潔的丈夫平時工作很忙,只有不加班時才能陪孩子玩一會。那天寶寶很清楚地喊出了爸爸兩個字,寶爸開心地跳了起來,可麗潔看到寶寶會說話時內心卻湧上了失落感。
麗潔秒變“醋缸”,對寶寶說:你這個小“白眼狼”,我天天在家伺候你,教你這麼多遍媽媽你都不願意說話,爸爸才教幾次你就學會了。
寶寶哪裡聽得懂媽媽的話,他只是笑嘻嘻地看著媽媽,然後一遍又一遍地喊爸爸。
寶寶最先學會的兩個字,不一定是媽媽
其實麗潔的寶寶表現很正常,很多小嬰兒最先會說的字不一定是媽媽,也未必是爸爸。
糰子小時候最先喊的是“姑姑”,她在剛會冒話時就會發出和“gugu”相似的音,有一次姑姑來看她發現了這個小秘密,就認真教了幾遍,沒想到糰子很快就學會了。每天聽著糰子喊姑姑,我和糰子爸別提多吃醋了。
寶寶先喊誰真的代表著什麼意義嗎?很多老人把這件事和孩子的智商掛鉤,還認為這和二胎的性別有關,其實都是沒有依據的。
寶寶先喊“大大”、“姨”、甚至是奶奶都是有可能的,看過網友的分享的真實故事,大家就不會糾結寶寶為什麼不喊媽媽了。
為啥寶寶不先喊媽媽?
寶寶的語言能力需要慢慢發育,從一開始的“冒話”到最後的“侃侃而談”需要漫長的過程,寶寶先喊誰主要和以下的原因有關。
1)寶寶的模仿能力有限
寶媽一定會很奇怪,為何自己明明教的是“mama”兩個字,寶寶學著學著變成了“baba”。這是因為寶寶的模仿能力有限,當他看到大人說話時,只注意到了嘴型是“一張一合”的,並不知道這個發音的細節。
當寶寶學著媽媽的口型發音時,以為和媽媽的聲音一樣,卻“不小心”發出了“baba”的音。所以說,寶寶雖然嘴上喊著爸爸,心裡其實在喊媽的,並不是因為他不愛媽媽哦。
2)媽媽的發音較難
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來說,想要成功說出媽媽兩個字可不是簡單的事,寶寶真的在努力學,只不過一直沒說對。而爸爸、姑姑、哥哥等聲音更好模仿,才會出現教了無數遍媽媽學不會,別人一教就成功的情況。
3)先喊爸爸也是在無形中幫助了媽媽
其實小寶寶先喊爸爸也是有好處的,雖然談不上“福氣”和智商高,但在無形中幫了媽媽大忙。
好多寶媽都說孩子出生後老公總是不管不顧,這是因為男性沒有經歷過懷孕生產,“為人父”的責任感來得比較遲,寶寶先會叫爸爸能迅速喚起男性對孩子的責任心。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喜歡重複自己說的話,無聊時喊爸爸、餓了喊爸爸、睡覺時喊爸爸,這讓爸爸在照顧孩子時更有動力,也讓寶媽能夠輕鬆一些。
寶寶什麼時候開口說話不算晚?
家長除了在乎孩子先喊誰以外,也很關心孩子多大會說話,老話說“貴人語遲”,但這不符合孩子語言發育規律。
寶寶剛出生就會發出“啊”的聲音,3個月左右能發出“哦”、“愛”、“嗯”的簡單音。5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冒話”,嘗試模仿大人說話。7~9個月的寶寶可以清楚地說出爸爸和媽媽,但這種稱呼沒有目的性。10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主動有意識地喊爸爸媽媽。
寶寶進入1歲後語言能力提升較快,可以聽懂家長的簡單“指令”,從這時開始會說的詞語越來越多‘’會說的語句變長,到了2歲基本能做到和家長溝通。
正常來講寶寶在7、8個月都能簡單說出1~2個字,在1歲才會說話也不算遲。但寶寶超過2歲還不會說話,就要注意發育問題了,家長要隨時觀察寶寶的情況,儘早帶寶寶檢查。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先喊爸爸還是媽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