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到這個世界上來都是一張白紙。他的思想和行為會在他成長的路上不斷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感染。這就涉及到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試想如果你的孩子做錯了事你卻不去教育他,那麼,他將會不斷延續這種錯誤最後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4種行為,父母就需要及時引導了!
1、隨意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
其實孩子頂撞父母,就表示這時候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思想,他們想脫離父母的管教。一定要正確引導和教育,不能讓孩子在錯誤的行為上繼續發展下去。
許多家長在孩子剛開口頂撞的時候,就著急想要跟孩子講道理。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頭腦是不理智的,他們處在生氣憤怒的環境裡,無法很好的接受父母說的道理,孩子只會嫌父母煩。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開始頂撞父母的時候,家長先坐在一旁看著。當孩子冷靜下來,父母就可以好好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頂撞父母是不對的。要正確地引導孩子合理的發洩的情緒、用適當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不懂得感恩
假如一個孩子不懂得感恩,那麼問題大多出在大人身上。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有的父母很心疼小孩,處處包辦,什麼苦都不讓小孩受,其實這是害了他。他是小孩,用的是上輩子的福報。如果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吃的是父母的飯,消耗的是自己的福報。
另外,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會使孩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有很強的優越感,孩子會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對他們這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面對社會壓力。
天下的父母們,如果你愛孩子,請一定控制自己的感情,適當放手,教孩子學會感恩。
3、以自我為中心
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和他分享、競爭。在家裡父母溺愛以自我為中心,到了學校裡不願意幫助同學、不聽從安排;只注重自我利益,不顧集體利益等。
孩子長大了,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那麼孩子的人格很可能就呈現出自私、驕縱、霸道、不擇手段等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員,應該承擔家庭責任,有關心他人的義務。如果一個孩子不關心長輩、不做或很少做家務、霸佔好吃好玩的東西等,那麼我們對孩子教育中溺愛的成分就太大了。
我們需要安排一些事情讓孩子做。比如我們做飯的時候讓孩子擇菜;我們去超市的時候讓孩子拎包。即使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小事,孩子做了就能產生很多新的自我認識,比如:認識到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認識到幫助家人做事家裡人很開心,自己也很快樂;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
4、習慣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現在很多的孩子盛氣凌人,一點都說不得!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當你說他一句,他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還把錯怪在家長身上,多說兩句,地上撒潑打滾讓人沒有辦法。
孩子說謊,從某個層面上來說,是破壞了父母擁有完美寶貝的幻想。一個說謊的孩子常常會引發父母的焦慮,諸如:道德品質惡劣的孩子,不受歡迎的孩子等等。與此同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如果孩子被賦予這些負面的描述,似乎就如同這些家長也一併受辱一樣。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家長期盼孩子能夠以一種透明的狀態存在。讓家長能夠隨時把握孩子的內心活動,能夠第一時間糾正孩子們錯誤的想法和行為。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行為的鏡子,他們會從父母那裡學到最基本的為人處世的原則。不希望孩子“像大人那樣推卸責任”,那麼在平時,作為孩子的榜樣,就要時時留心自己的行為。
父母很多時候只想著怎樣讓孩子變優秀,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他的運氣一定不會差,未來一定會美好。
在日常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經常給他講一些關於孝順老人的故事和一些不孝順的故事,讓他去比較那個小孩做的更好,他就會慢慢地明白孝順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