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家學寶主筆團

和孩子久處一室的日子一點也不太平,以前常聽鄰居東東媽說他兒子磨蹭,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恰巧她自己是個急性子,遇到這樣的孩子,她只有一個方法,不停催。

從早到晚,家裡都遍佈著她的催促聲。

吃飯時,催孩子快點吃,再不吃就涼了~

上學時,催快起床啊,老師要開始上課了~

寫作業時,問這麼久了,作業還沒寫完啊~

孩子洗澡,也忍不住催,洗澡都說了快1個小時了,人還沒有進浴室~

連最輕鬆的睡覺時間也會說趕緊睡著,明天還要早起……

見縫插針的催促,也沒見東東真的快起來。

昨晚,她家動靜太大,我終於忍不住開啟門朝他們家望了望,樓道里聽得很清楚。她說鼕鼕習字太慢,一個晚上只寫出了7個漢字把她急得不行。

孩子總是慢吞吞已經把平常好脾氣的媽媽惹得怒不可遏。

“能不能快一點,每次都這麼慢?這樣做事以後每天要做到什麼時候才能完成?”東東媽對孩子的催促和質問穿過門縫,我能感覺到她有多心累,每天雷打不動地早起卻總是陷入迴圈催促中。

孩子呆呆地站著不敢吱聲,低頭小心翼翼地看著媽媽,眼裡除了膽怯還一種渴求:

媽媽,難道所有的成長都要這麼急匆匆的,慢一點就不能長大嗎?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快節奏,難養有心的孩子

有時候抱怨孩子慢,其實是父母太快。

臺灣一位知名主持人曾經和“知心姐姐”盧勤抱怨,每次帶著三歲的女兒去商場,女兒總是又哭又鬧。她很不理解,商場這麼好玩,怎麼孩子卻不喜歡?

直到有一次,她蹲下來幫孩子系鞋時發現時觸到了孩子的視角,不是成人眼中令人興奮的商品,而是可怕的大手大腳大腿

這些大腳大腿快速移動,讓人眼花繚亂。原來這是才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在他們看來,這樣的世界快得可怕,哪怕想快也跟不上成年人的快節奏。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其實,孩子的成長也有自己的節奏,就像植物一樣有自己的生長規律,花久久未開不是慢,而是守著自己的花期。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認為,對孩子而言最糟糕的媽媽就是著急的媽媽。

比爾蓋茨小時候也是“慢吞吞”的孩子,每次出門總是磨磨蹭蹭,當其他人已經收拾完畢準備出門,他依然還在房間裡面。媽媽每次都生氣衝著他催促,“你還待在裡面幹嘛!還不快出來!”。小蓋茨每次都理直氣壯回答媽媽,我在思考呀,難道你們都不思考嗎?

是啊,慢下來才有時間好好思考,不然怎麼做有心人呢?

可是蓋茨夫婦比鄰居媽媽還要著急,因為孩子“慢吞吞”而帶蓋茨去看心理醫生,結果被醫生勸導不再對小蓋茨催催催,而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沒想到小時候慢吞吞的他長大卻比很多人都成功。

心理學家托馬斯•切斯在實驗和觀察研究中發現,大約有15%的孩子做事情總比別的孩子慢半拍,但絲毫不影響成長和發展,屬於遲緩型氣質類,最終會“大器晚成”。太著急沒有時間思考,便是真的會讓孩子事事慢人一步了。

曾有心理學家說,如果孩子的生活節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心理和生理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吃飯慢也許是在細細咀嚼品味,洗澡慢是因為被手裡的玩具深深吸引而目不斜視,寫字慢是因為在狠狠地體會什麼是筆畫和筆鋒。這些可能都藏著孩子自己的體驗和觀察,獲得學習的重大發現啊!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催促,正在抹殺自主能力

宅家的日子,很多家長擔憂孩子在家自律性降低,特別是是看到孩子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而焦慮不已。為了督促孩子,父母煞費苦心。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有位爸爸為催孩子起床和上課,別出心裁用智慧音箱設定了花式鬧鈴,剁菜、老虎叫,甚至放屁聲等不同的奇怪聲效來“叫醒”孩子。

四天後,這位爸爸的“妙計”落空,電源線被孩子咔嚓一刀剪斷,使一心催促的爸爸啞然。爸爸原本出於督促孩子學習的良苦用心,孩子並不“領情”,甚至不顧用電隱患,做出逆反舉動,很值得深思。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督促孩子,卻過於將焦點放在催促“快”上,自然而然否定或質問孩子的慢,並沒有尊重孩子自主學習的意願,孩子根本不願意用這樣方式,不然也不會以剪掉電線來抗議

朋友的孩子田田在媽媽的催促下總愛說,我知道,我知道。

這讓朋友特別窩火,光是知道,怎麼不快去做?

孩子的回答好像很有道理,反正不論如何媽媽你也會再催,再催……不然媽媽你來做吧,你比我快很多。

這下好了,不抗議反倒要耍賴,無論媽媽的催促聽起來有多嘮叨,不如干脆承認:我就是慢啊,做不好媽媽幫我快快都做了吧。

心理學上有種心理機制叫被動攻擊,常被比喻為“隱形攻擊”,處於弱勢的一方沒有表達有力的反抗或者憤怒,他們會透過犯莫名其妙的錯誤來達到效果,比如承認自己“不行”,這和直接剪斷電線表達憤怒並沒有區別。

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容易依賴父母,或者變得缺乏耐心。少一個慢吞吞的孩子,卻可能多了個真正拖沓又散漫“巨嬰”。

慢下來,才是給孩子成長的滋養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介紹的芬蘭童年讓人羨慕不已。那裡的教育並不是催促學這個幹那個。時代飛速向前,芬蘭老師的任務卻是想盡辦法,讓孩子慢下來,靜下心來。

比如學習就要安靜地、心無旁鶩地看書,不限制和催促,評估學生不是學了多少東西,而是他們有什麼學習方法。當真正慢下來學,才更容易學會方法,告訴家長慢即快的含義。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如果說快節奏是成年人的專屬,那麼慢時光才是孩子的最愛,浸潤在慢時光裡的孩子不僅收穫了不著急的童年,還有千金不換的親子時光。

再看《銀河補習班》那段深沉的父愛,之所以被馬飛銘記於心,是因為爸爸馬皓文給了他成長的慢時光,以至於成為宇航員的他在太空時遇到緊急情況時想起的是和爸爸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馬飛的記憶裡都是爸爸陪伴學習、嘗試、打敗困難和戰勝自己的過去。雖然成長慢,落後別人很多,但爸爸從沒有嫌棄孩子太慢,從“差勁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學生,他至始至終都相信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在慢時光中陪伴自然而然發展的結果。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過,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是很重要的,他們希望永遠都被愛圍繞。在慢時光的陪伴中,孩子得到了成長。

畢淑敏在《星光下的靈魂》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凡事自然的東西都是慢的。太陽一點點升起,一點點落下。花一朵朵開,一花瓣地落下,稻穀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驟發生的自然變化,多是災難。如火山噴發、颶風和暴雨。一個孩子要長大是很慢的。

深以為然。

如果一棵樹一開始成長得比較慢,它以後必然有強大的根基。相信人的成長也是如此。

孩子吃飯慢,他才能感知食物的溫度。

走路慢,他才有心思看看這廣闊世界。

學東西慢,是他得細細弄懂不會的問題。

入睡太慢,是他想和你再多相處一刻。

這便是他要慢慢成長的規律,慢慢來才會比較快,慢時光裡藏著真正的未來。

給孩子一個慢的機會,也許,他就是那個平平無奇的“慢天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04 字。

轉載請註明: 自卑,拖延,玻璃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與情緒和諧相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