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小雨說自己跟老公大吵了一架,▲原因是抱孩子的問題。
“每次寶寶一哭,老公就立馬抱起來哄,抱慣了今後累的也是我們自己。”原來小雨聽老人說,寶寶不能一哭就抱,抱慣了就不好帶了,脾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但是小雨老公卻不這麼認為,每次邊哄還一邊說著:“媽媽不愛你,爸爸愛你就好。”
其實很多沒有帶娃經驗的家庭,育兒的觀念多少是有差別的,常常存在分歧。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抱?
老人說,孩子一哭就抱,抱慣了孩子今後會更難帶,不能否認,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卻不適用於每個階段的寶寶。
▲李玫瑾教授說過:“一歲前孩子只要哭就要抱起來,及時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寶寶透過哭聲表達需求
新生嬰兒各方面機能都比較脆弱,吃喝拉撒都只能透過哭聲來表達,而所有的需求也只有一個傳遞方式,那就是哭聲,生存也完全依賴父母。有的人說,孩子不能一哭就抱,就怕抱慣了,寵壞了孩子,今後累的還是自己。
試想,幾個月大的孩子透過哭聲表達需求,卻得不到父母的回應,今後可能會讓孩子喪失表達的慾望,還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十分沒有安全感的人。當然,回應寶寶的方式並不只有抱,還可以進行語言安撫,拍拍背等方式。
※父母的懷抱對孩子是一種情感溝通
寶寶哭,除了表達生理需求,當然也有出於情感需求。家長與孩子親密接觸是跟寶寶進行情感溝通的一種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一到媽媽的懷抱裡就停止哭泣,而其他人的懷抱卻依然哭得梨花帶雨的。
寶媽在抱寶寶的時候,寶寶會熟悉媽媽身上的味道,也能儘快的認出媽媽,成為寶寶值得信任和依賴的人。
專家:這個階段的寶寶放心抱
處於0-1歲的寶寶,如果寶寶哭鬧,家長一定要立即去抱,這時候媽媽的回應並不會慣壞寶寶,反而會更信任媽媽,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不存在透過哭聲威迫家長的意識的,哪怕是媽媽做了錯誤的回應,也比不回應要強。
等孩子一歲之後,就不能嬌慣孩子了,可以採用“延遲滿足”的方式進行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