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出生的時候就肉嘟嘟的,一家人喜歡得不得了,尤其是老人,看到媳婦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誇讚不已。但球球的寶媽卻有了擔憂,總是覺得孩子太胖了也不太好,也下定了決心等到寶寶開始新增輔食的時候要營養均衡。
老人卻不同意寶媽的做法,早早在球球4個月的時候就偷偷喂肉湯了,5個月的時候就給補充營養,沒少給吃蒸雞蛋,甚至米糊糊裡都要拌一點,甚至為了讓球球''有力氣'',放了一把鹽進去。一開始第一天第二天的球球也沒有什麼反應,但不出1周,球球的臉上、身上卻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疹子,原本天天樂呵的球球不僅變得愛哭鬧,還總是像個''小大人''似的耷拉著腦袋,眼看球球身上的疹子一天天變多,寶媽也不管老人的阻攔,趕緊就帶了寶寶去醫院掛號了。
對於球球的疹子,醫生判定為過敏所導致的溼疹,給開了一些藥,囑咐日常用藥,以及如何預防過敏之後,就讓寶媽帶著球球回去了。
球球用藥了之後有所好轉,但卻了像是落下了''病根'',就算不吃容易過敏的食物了,隔三差五地還會長溼疹,藥用多了也不見有什麼好轉,來來回回去了幾次醫院。直到球球1歲的時候,寶媽碰到了一個老中醫,告訴她這個孩子的脾胃是傷著了,脾虛,所以溼疹反反覆覆的不好。明代著名醫家萬全在《育嬰家秘·五臟證治總論》中提出嬰幼兒的體質特點為''脾常不足'',也就是飲食生冷肥膩、海鮮難消化的飲食過度,容易損傷脾胃,導致溼邪化生,溼邪流竄阻滯皮膚,就會導致皮膚溼疹的現象。針對脾虛溼盛的溼疹,中醫的治療思路是健脾祛溼,祛風止癢。
醫生:3種行為不可取,不僅傷及脾胃致溼疹,還導致幼兒更易生病。
1、不可捂熱孩子:
在生活習慣上,古有言: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孩子的日常的養護不要讓孩子吃得太多穿的太熱,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助於孩子的發育。孩子穿衣和大人差不多,甚至有的要少於大人。給溼疹的孩子穿衣要穿棉質的、透氣的,不要捂汗,不然汗液不發脾運失調,溼疹很容易找上門。
2、過度餵養:
嬰兒期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就是牛奶、雞蛋,即使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哺乳期媽媽攝入牛奶後寶寶也可能會出現過敏症狀,包括溼疹。對牛奶過敏的孩子,往往對雞蛋可能也過敏,這是因為牛奶和雞蛋之間存在交叉過敏原。因此,對牛奶過敏的寶寶一般還要回避雞蛋。除此,發腥的食物也應當停食。
3、洗護不當:
很多家長在寶寶長溼疹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就用熱水燙洗,又或者不問原因就擅自往洗澡水加艾草、金銀花一類中草藥植物。實際溼疹的洗護並非燙洗或者新增單一的藥浴就能簡單養好。用苦參10克,薄荷10克,連翹10克,加適量清水,煎煮30~40分鐘,用藥液反覆塗抹擦洗患處,能消除痛癢。
洗後要及時擦含了桃油果脂的保溼霜,給與肌膚護理和滋養,以防乾燥,且有馬齒莧、金盞花等5種收斂、止癢、清火的植物,對於溼疹的散發與恢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想要寶寶安,不可過度追求肥胖,越是肥胖的孩子反而越容易脾虛,飲食不化難以運化,也就更易溼疹或生病。日常進行調理進食,給寶寶保持健康的體型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