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的基礎一項就是勤儉持家,但是中國父母非常捨得給孩子花錢。
曾有相關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平均佔據總支出的百分之三十,甚至有時會高達百分之六十。
這一大部分錢,幾乎都是在學業上的開銷,家長們在生活中方面並沒有過於嬌慣孩子。
但是有的媽媽十分捨得為孩子花錢,從吃到穿,從穿到玩,難免會被扣上“敗家”的帽子。可老話常說“花對了錢,就不等於敗家。”
媽媽在以下三個方面越“敗家”,孩子將來越有出息,爸爸可別捨不得。
很多媽媽熱衷於領孩子旅遊,可能其根本目的只是想要孩子放鬆身心。
但是這種敗家,卻消除了孩子身上眼界與格局的屏障。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曾認為這個世界太大了,有很多領域值得孩子們去探索,孩子眼中的世界變大了,他才能更加坦蕩與寬容。
想要孩子的眼界與格局得到提升,閱讀與旅遊都是很好的方式,看萬卷書、行萬里路。
可看萬卷書不能死看,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家長在領孩子旅遊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當地的風土人情,人們生活環境是如何,人們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的。
旅行給孩子帶來的改變並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在某一個時刻你會突然發現,見過更多景色的孩子,在瞭解了更多的生活方式與文化之後,他的世界觀開始重塑,胸襟也會更寬廣,未來自然也會更有出息。
如果受物質所限,家長們不能帶孩子見識更廣遠的景色,那麼就把孩子補課的錢省一省,去周圍的小城市讓孩子見見世面,這也是一種很好地教育方式。
我曾見過一位家長,每天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但是他的孩子看起來就邋里邋遢。
其實在打扮孩子的問題上,媽媽們會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孩子長得太快了,沒有必要總買新衣服,穿一些別人家淘汰下來的舊衣服也沒問題。
另一派則認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要讓孩子的童年一直都漂漂亮亮,而因為兒童服飾的昂貴,這一部分媽媽時常被說“敗家”。
但是在我看來,媽媽在服飾上敗家,事實上是一種很有遠見的行為,漂亮的服飾,提升孩子審美的同時,還能讓孩子更加自信。
而自信的寶寶,不會因為衣服不合身自卑,也不會因為沒有新衣服穿而難過,永遠都是各種場合裡最清爽的存在,大方得體地展示自我。
其實這不代表督促家長必須給孩子買昂貴的服飾,而是因為別人的衣服到孩子身上難免會有些不合身或者氣質不搭,很影響孩子的形象。
家長只要保持讓孩子成長過程中大方得體就可以了。
知識改變命運,而獲取知識的最好途徑就是書籍。
有的家庭孩子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準備了很多課外讀本,等孩子真正入學後,課外讀物更是層出不窮,一摞疊著一摞。
爸爸們就會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吸取學校課本上的知識點,而不是看一些沒有用的課外書,反而耽誤了孩子的正常學習。
但是無論什麼書,只要看了,必定會得到回報。
就像是《哈利.波特》主人公的經歷能教會孩子擁有勇敢的品質;
讀名人繪本,可以讓孩子見識到屈原的忠誠、李白的傲骨、文天祥的赤子之心與范仲淹的胸懷;
讀人文繪本,可以讓孩子知道遙遠的地球不只有眼前的這一小片。
這種“敗家”難讓孩子體會到了友誼、愛、勇敢、真誠,開拓了眼界與格局,從而昇華孩子的人格。
而7、8歲正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孩子閱讀的書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越廣,未來的道路也會更順利。
爸爸們不要捨不得,媽媽們更不要捨不得,我推薦家長們給家長準備一本《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這套書橫跨了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五大洲,帶領孩子領略72個國家的風土人情。
《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這套書除了可以開拓孩子眼界以外,還含有豐富的歷史、社會、地理、文化等知識,讓孩子在增長見聞中,打下學習的基礎。
新加坡不可以吃口香糖?科威特的水資源比石油還貴?尼泊爾的居民喜歡在廣場洗澡?這套書讓孩子做到了不出門就可以環遊世界。
並且書中還包含了很多與風土人情有關的小遊戲,例如迷宮、找不同等,讓孩子透過遊戲更加了解每個國家的文化,還額外贈送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