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陝西中醫藥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學科負責人/陝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療營養室主任

《中國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簽約作者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節氣飲食是民俗活動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將它與養生聯絡到了一起,認為它是中醫養生值得去繼承和發展的東西,《中國臨床營養網》特邀陝西中醫藥大學慢病食療養生團隊辛寶教授將在今後每個節氣推出一篇節氣養生的理論和應用文章,希望與大家共同學研交流。

今天是立夏,前面講立春的時候也說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說“立,建始也”。表示著一個新節氣的開始。立夏預示著季節的轉換,表示夏季的正式開始。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雨水充沛,萬物競長,日新月異,陽極陰生,萬物成實。時節的交替,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應順之,注意自身的調養,更要做好15天的養生過渡和準備。(見上文《2020年的冬至註定不平凡,你準備和陝中醫一起節氣養生了嗎》)
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01
先說立夏物候環境對人的影響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這裡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的變化。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遵生八箋》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總之一句話,就是自然界的萬物都到了蓬勃生長的時候。
當然,要注意的是“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來的預告,並不是意味著“入夏”。氣象學對於入夏有嚴格的標準,若一個地方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才能確定為夏季開始。其實從“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可能進入夏季,而其餘大部分地區還處在春季,在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區,這時候甚至才剛剛進入春季。華北、西北等地氣溫雖然回升很快,但一般情況下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比較強烈,天氣十分乾燥,但今年明顯看到氣候的差異,多雨多陰,這也是氣候異常的一種表現,防病養生特別是防治外感疾病就更關鍵了。立夏以後對於南方氣溫回升會很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數都會明顯增多,如果這些氣候遵循常態,倒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如果過度,就可能成為後續暑熱、暑溼等疾病健康問題的源頭。所以你看中醫上說的“六淫”病因(風、寒、暑、溼、燥、火)就是指過度(淫的本義)的氣候變化。
總結下,從立夏開始物候上會會有一個漸變的過程,“溫燥火熱暑加溼”將是夏季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也是我們防病養生時需要注意的氣候環境危險因素,所以人一定要順四時而適寒暑,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與預防保健。
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02
立夏節氣對於養生有什麼意義
夏季三個月,中國古代認為在五行中對應火,主長養(也對應生、長、化、收、藏五個生化階段,天人相應,天人相同)。通俗來說,夏天天地萬物體現為長勢,是促進入體的生長功能的重要階段,透過加強人體的生長功能,促進人體的健康,也就是這個階段生長髮育是關鍵期,最直觀的表述比如夏天要人長個子、長肉、長骨骼,和自然界的動植物一樣,是生長力最為旺盛的一個季節。
養生養護的生命,也必須遵守生命的規律,立夏是養“長”養“陽”之始夏季,為什麼這麼說呢。中醫認為,成長和健康的基礎是陽氣。只有固護陽氣,才能少得病不得病,也只有陽氣旺盛,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才能正常發揮,醫藥才有用武之地。正是陽氣的虛衰導致了我們的身體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並非醫藥無用,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陽氣沒有激發出來。
另外,剛才說了氣候異常可能導致外感疾病增多的問題,比如疫情。而人體自身是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中醫裡又叫“衛陽”或“衛氣”。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陽氣旺盛,就能預防疾病,病邪不能侵襲,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古人說養生要“春夏養陽”,而夏季自“立夏”開始就是養陽的關鍵時候,因為機體內外都有太多與養陽相應的機會。
首先,從外而言,養陽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參加戶外運動,多曬太陽,《黃帝內經》說“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這裡的“無厭於日”的意思就是別怕夏天熱,不要太陽曬,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就要出汗,要“因天之序,合道而行”,不要貪圖陰涼,別睡懶覺,不白白浪費夏日好時光,把陽氣採足,調節情緒,使心裡陽光燦爛,千萬別整日把自己關在空調房,就會失去立夏養陽的好時機,至於從內,那就是要注意不要因為飲食等其他原因傷及體內的陽氣,後邊會說到。
總之,內外兼顧,調養陽氣。
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03
立夏養生的古代習俗對現今保健的啟示
立夏過後,溫度可能逐漸攀升,人們難免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不管是哪裡,吃什麼東西,多食些新鮮應季的食物,這是食“新”夏季養生的傳統,既符合營養健康的理念,又能體現中醫(以“長”)養“長”的思想。剛才也說了,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一方面還是要注意均衡飲食,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多以(營)養助陽氣,另一方面就是不能過度貪涼飲冷,一立夏多吃冷飲、冷食等傷及體內現有的陽氣的寒涼食物,肯定是不好的。
另外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後邊幾個節氣還會說到很多。《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應心,加上天氣轉熱,心神易動,故要重視精神及心的調養。精神調養首先要做到 “使志無怒”,憤是爆發,怒是壓制,“憤傷人,怒傷己”,立夏時情志不能壓抑,勿怒而不發,但憤也非所宜,聖人養生首重“無恚嗔之心”。故立夏要神清氣和,安閒自樂,歡樂開懷,適當疏導,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皆非所宜。
立夏前後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進入立夏後,陽氣漸“長”,陽盛陰衰,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可以相對晚睡(10點半左右)而早起(5點左右),以接收天地的清明之氣,但要注意睡好“子午覺”,因為夜短睡眠不足,故要適當午睡,在中午11點到2點之間最好,一般以半小時為宜,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
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2021立夏辛老師建議
    和上次提示一樣,立夏後天氣在沒有穩定的時候,還是要注意氣候變化,不要急著就進入夏季,急著脫衣露體,貪涼飲冷過早過多有問題。
    避免淋雨,不穿潮溼的衣服,室內要注意通風乾燥,戶外活動時候注意關節的保暖。
    除了食物多樣,飲食均衡,還要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夏季致病微生物極易繁殖,食物極易腐敗、變質。腸道疾病多有發生。講究飲食衛生,謹防“病從口入”。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絡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00 字。

轉載請註明: 陽氣於時,任養萬物,立夏表示夏季養生考驗開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