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已來,以新認知構築大健康產業新格局

  4月7日,2023年第四屆長壽時代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辦。本屆論壇由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邀請政產學研各方代表,彙集各方智慧,用前瞻的、積極的態度探討人口和社會新形態,共話解決方案與未來趨勢,助力開啟更長壽、更健康、更富足的長壽時代。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是重大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科學問題,作為長期從事脂代謝研究的科研人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主任宋保亮分享了三點思考:一要加強慢病的早期預防,二要加大對於慢病相關的生命醫學研究,三要整合政府、企業、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的資源,來積極地應對長壽時代。

長壽時代已來,以新認知構築大健康產業新格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武漢大學泰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主任宋保亮 供圖

  全球視角下的長壽時代新機遇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昇著作的《長壽時代》中文版2021年正式問世,從長壽、健康、財富的角度透視人類未來。該書發行不到一年在中國地區銷量就超過了15萬冊。目前《長壽時代(國際版)》已在全球發行,為全球應對老齡化問題提供了更多經驗交流和互鑑的機會。

長壽時代已來,以新認知構築大健康產業新格局
爐邊談話 供圖

  陳東昇認為,長壽時代是比老齡化更好的概念,是從被動消極的人口理論轉變到積極的人口理論。現在大家覺得老齡化是個負擔,他認為應對的方法是對生命尺度看法的改變,比如60歲退休還有很大的創造力。解決長壽時代的根本問題是籌資問題,泰康對此的探索走在前列。

  “如果說泰康對於長壽時代的貢獻,就是找到了如何用企業方案去解決個人問題的商業模式、形成了解決方案,用專業的投資而且是長期的投資,不是股票波動式的投資,來產生複利效應。這是我們的理想,作為一個商業公司,希望透過這個商業的模式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優雅地老去。”陳東昇表示。

  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國恩表示,目前,高齡社會確實會帶來諸多現實挑戰。但與此同時,老齡人口能為中國發展養老機構、社群養老等產生更多人口紅利價值。一方面,社會要將養老金資源、財政資源用好,致力於建設適合老人居住的環境、機構、平臺,打造一個老人友好型的社會。另一方面,社會應將更多關注力放在如何將老年人的價值發掘成為真正的人口紅利,讓老齡人也能實現價值再造。與此同時,目前AI技術發展迅猛,資訊文明也能為社會發掘老齡人口紅利帶來巨大力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曉燕認為,建立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關注適老化改造。一方面是基礎設施的適老化,讓老年人行動方便、生活方便;另一層面,從生產角度也要推進適老化,尤其是數字適老化,讓老年人在數字化經濟下,也能發揮工作潛能,進而助力長壽經濟發展。

  共話長壽時代創新解決方案

  長壽時代催生出科技創新、健康管理、醫養結合等新需求,需要更多創新解決方案。

  宋保亮表示,生命科學的發展對長壽時代的貢獻更加突出。一方面,之所以能夠進入長壽時代,是因為不斷髮現了新的藥物、新的疾病治療手段;另一方面,現在生命醫學研究領域活躍著一批科學家,正在主動研究人的衰老原因和壽命到底有多長。為此他呼籲,有實力的企業可以更多投入到跟生命醫學相關的研究中,在長壽時代作出更深遠的影響。

長壽時代已來,以新認知構築大健康產業新格局
產學研對話 供圖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系主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及表示,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社會不能再用工業化時代養老的刻板印象來看待長壽社會和規劃未來,康養向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希望隨著康養過程數字化轉型的逐步實現,每一位長壽者都能享受個性化、精準化高質量的服務,從而能夠在長壽時代有更幸福的生活。而想要實現這一願景從核心技術到原型成果,再到產業化落地,需要產學研界間的密切合作。

  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營運長劉挺軍表示,在健康產業中,產學研的互動是科技進步和業務進步重要的推動。從IP化到產品化到產業化還有很長的道路,構建一個產學研能夠相互協同的創新生態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9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壽時代已來,以新認知構築大健康產業新格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