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各位家長,你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能不能考個雙百分回家?如果考試成績距離你的期望值還差了一截兒,你會怎麼辦?
我們來看看一個有趣的家教故事,是心理學家賀嶺峰老師講述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她的女兒。
某天,女兒拿著自己的數學試卷請家長簽字,不敢給媽媽看,求爸爸偷偷給她簽字交差。
賀嶺峰問女兒:你考了多少分?女兒說:59分。
賀嶺峰說:小學四年級考試就考59分,我小學考試從來沒有考過90分以下的。
然後,賀嶺峰又問女兒:你們班最高分考了多少分?女兒回答說:100分。
下面高能場面出現了,賀嶺峰對女兒說:你知道嗎?你們班考100分那個同學,就沒必要參加這次考試,因為這次考試什麼都沒有診斷出來。
緊接著,賀嶺峰對女兒說:但你這個收穫就大了,你考一次試查出41分問題來。你只要把這41分改過來,你就是這次考試的最大的獲益者。
賀嶺峰的幽默態度,充分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心理學家的本色:當我們改變不了事實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改變看待事實的心態和看問題的角度。
關於孩子學習成績,賀嶺峰看得比較平淡,他認為考試多一分少一分沒有那麼重要,考不好又能怎樣呢?
賀嶺峰的淡定,源於他是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專業人士,他很清楚孩子的學習成績跟什麼有關,一時半會的失意並不影響大局,因此能淡然處理孩子的成長問題。即便自己當年是學霸風采,也能坦然接受女兒考試不及格的現實。
但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講,特別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在意和緊張的父母,這可能是要拍桌子掄板凳的事兒,孩子考砸了,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生氣發火,質問孩子原因,威脅孩子下次必須扭轉頹勢,或者嚇唬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後果。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幫助孩子把學習搞好的好主意。無論是威脅、懲罰還是嚴加看管孩子補課學習,父母的目的只有一個: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然而,如果不能調動孩子的內驅力,以上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自信和興趣,才是長久之計。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我們來看看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的做法。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在跟孩子的溝通中發現,孩子小的時候在學說話、學走路那個階段進步特別大,因為在那個階段父母都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到孩子的優點,不斷地鼓勵孩子,即使孩子出現錯誤,父母也會理解孩子。
如孩子說話晚或者說錯了,父母會說“貴人語遲”;當孩子走路摔倒了,父母會鼓勵他站起來,往前走。因此孩子在這個階段進步非常大,他把這種賞識鼓勵的教育法應用到孩子的小提琴教育中,每年都能培養700多位小提琴神童,在日本也是家喻戶曉。
某天有個日本媽媽找到鈴木鎮一,說自己的孩子學小提琴好幾年了,沒有什麼進步,很苦惱。鈴木鎮一到這個孩子家裡,見到了這個五六歲的孩子,就讓他演奏一曲,孩子一看大師來了,非常緊張,第一支曲子拉得生澀難聽。
然而,鈴木鎮一卻誇讚孩子說,你怎麼拉得這麼棒,能不能再演奏一曲給我聽聽?孩子眼睛一亮,來了精神,立即又拉了一曲,明顯比第一曲好很多,媽媽很不滿意。但是鈴木鎮一卻說,你簡直就是個拉小提琴的天才!
孩子媽媽送走鈴木鎮一的時候,很不高興,嚴肅地對他說,你怎麼能在孩子面前撒謊呢?孩子明明拉得不好,你非說好,還誇他是拉小提琴的天才。
鈴木很鄭重地跟這位媽媽說:“你知道你的孩子的心靈受傷了嗎?我正在醫治他的心靈,你有沒有看到我第一次誇他的時候,他的眼光亮起來了,說明他的心靈已經受到了震動。”從此以後,鈴木開始指導這個孩子,幾年以後這個孩子就舉辦了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鈴木鎮一的方法,其實就是拿著放大鏡在孩子身上找優點的辦法。
當孩子在學習上遭遇挫折的時候,恰恰是他們需要父母關愛和鼓勵的時候。如果父母的眼睛只盯著孩子沒有做好的那部分看,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打擊和挫敗感,而關注孩子已經做好的部分,鼓勵孩子繼續努力,會給孩子帶來進去的動力。
父母期待孩子轉變,但是要明白,能讓一個人改變的力量只有關懷和愛,給孩子鼓勵和賞識,讓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才能真正激發孩子改變。而批評和打擊除了會培養懦弱膽怯的孩子,還會造成叛逆和反抗,用對方法才能真正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