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小品《一波三折》
讓“健康體檢”
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今年春晚相信不少人對賈玲主演的小品《一波三折》印象深刻,網路上也不乏大眾對於這部作品的點贊和好評。小品中“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體檢沒必要”等表述,一下子挑動了很多醫生尤其是腫瘤科醫生敏感的神經。
這些錯誤的“健康金句”,
不正是很多人的“健康指南”嗎?
在人們離疾病越來越近的當今社會,
體檢真的不重要了嗎?
很多癌症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由於許多癌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或者患者對比較細微的症狀並沒有足夠重視,導致大部分癌症患者確診時已經處於中晚期階段。
一旦癌症發展到中晚期,不僅治療費用非常昂貴,患者身心也要經歷超乎想象的痛苦折磨,存活率也無法得到保證。尤其,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細胞十分容易發生轉移或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受癌細胞影響的器官越多,治療將變得越困難,活下來的機率就越低。
因此,如何做到在腫瘤早期甚至初期就能有效且準確地檢測和識別病灶,就成為腫瘤早篩和早干預理念落地至關重要的一環。
今年,是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陳小兵博士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的第20個年頭,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他經常參與各種各樣的健康科普講座和進行義診,推薦別人做好癌症的早預防、早篩查、早診治。
作為一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主任醫師、教授,2014年至今,單位每年都會安排他去河南省人民醫院參加省高職體檢。但陳博士表示,即便是高職體檢,也沒有腸鏡這一項,有的地方連肛門指檢都不一定介紹。
他因為深知腸癌早篩的重要性,所以會主動要求體檢的醫生給自己做個指檢。但談到腸鏡,即使身為臨床醫生,還是會因腸鏡術前痛苦的準備工作而退避三舍。畢竟,勸別人容易,勸自己難。
“雖然做了十幾年的醫生,但是在做醫生的前二三十年,我的生活習慣非常差,參加臨床工作以後,坐門診一坐就是大半天。不是我不知道這些生活習慣的壞處,而是真的太忙了。雖然每天見證胃癌、腸癌的發生,提醒病人少食多餐、細嚼慢嚥,實際上我自己做的並不好。”
一次偶然的會議過程中,陳博士結識了諾輝健康的CEO朱葉青,並在他的勸說下體驗了常衛清檢測服務。結果令這位腫瘤內科專家大吃一驚,居然是陽性!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每天跟腸癌打交道,這次居然也栽了跟頭。
“說一點不緊張是假話,大家看到這種結果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犯怵。”不過他畢竟是做這一行的,很快就冷靜了下來,“85%以上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過來的,剩下15%左右可能與遺傳等因素有關。把息肉切掉了,基本上就把腸癌扼殺在搖籃裡了。”
生活中,類似的事件每天都在不斷上演,隨之而來的是癌症早篩開始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腫瘤如能早期診斷、規範治療,
基本可以實現治癒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釋出的生存資料顯示: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5年生存率均可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
綜合來看,人們每年透過定期體檢,學會對疾病進行“早期篩查”,就可提早為自己築牢一道健康防線。
面對腫瘤,要治更要防
大家都知道,WHO在80年代已明確提出防治腫瘤的“三個1/3戰略”:1/3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1/3的腫瘤透過現有的診治手段,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1/3的腫瘤合理運用現有的醫療方法,可提高療效,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隨著科技發展,目前認為癌症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癌症的預防勝於治療,而癌症的預防又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也叫病因預防。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不斷更新健康觀念。主要是為了鑑別、消除危險因素和病因,提高防癌能力,防患於未然;預防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是鑑定環境中致癌劑,疫苗接種,化學預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營養。
★二級預防
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早),防患於開端。方法主要有防癌體檢,做好癌症的篩檢普查,監測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診斷能力,根治癌前病患。
★三級預防
針對的是腫瘤患者,主要指透過規範化多學科綜合治療,提高中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預防腫瘤復發和轉移。所採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制定合理治療方案,進行康復指導,加強鍛鍊,合理飲食,規範鎮痛等。
防癌體檢很關鍵
陳小兵博士經常講要定期進行防癌體檢,防癌體檢恰恰屬於“二級預防”的範疇。防癌體檢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降低癌症的發病率、降低死亡率。
這裡說的防癌體檢可不是一般的體檢,是要做深度的、個體化的、量體裁衣的、規範化的、人文化的防癌體檢。要認真地詢問每一個體檢者的病史,瞭解他的既往的發病史、遺傳背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然後才能制定出個體化的體檢方案。
一般的體檢往往流於形式,抽個血、驗個尿,做個心電圖、彩超,這樣只能發現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等,對癌症遠遠不夠。
健康觀念需要不斷更新
當前的癌症防治形勢出現了這樣一個誤區:就是兩頭小、中間大,我們俗稱‘棗核形’。指的是,我們對癌症的預防和康復重視不夠,行動不夠,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了癌症的臨床診治上。於是,醫院越建越大,樓房越建越高,病人越治越多。
要改變這種認識誤區,這就需要人們積極做好“一級預防”,即不斷更新健康觀念,把以‘腫瘤診療為中心’轉化為以‘腫瘤的預防和康復’為中心。
所謂“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無!”,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腫瘤肯定是可以預防的。我們要積極地更新觀念、學習知識、改變行為,遠離癌症。
要使普通大眾更新觀念,就需要不斷進行科普,對此陳博士說:“健康中國科普先行,科普先行、重在基層,基層科普、預防為主。我們應該狠抓預防,把正確的預防理念、科學的預防知識、合理的預防行為,教給我們的社會大眾,這需要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投身科普事業中,為健康中國助力。”
總之,如果能夠透過健康教育提高人們的防癌抗癌意識,傳播健康知識,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預防癌症,這是上策,也就是我們說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其中防癌體檢就是一個關鍵點;三級預防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動的進行抗癌治療。
最後,癌症的預防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能搞定的,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涵蓋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等,陳博士結合多年來從事腫瘤防治工作的體會,總結了“防癌40字訣”:
合理飲食 適量運動
戒菸戒酒 心態平衡
充足睡眠 定期體檢
控制感染 疫苗優先
美化環境 綠水青山
專家名片
陳小兵,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腫瘤整合心臟病學專委會、腫瘤營養與支援治療專委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腫瘤專委會常委。河南省醫學會醫學科普分會副主委,省抗癌協會科普工作部部長,省抗癌協會腫瘤精準醫學、腫瘤營養學等專委會副主委等職務。
作為一名優秀的研究型臨床醫生,陳小兵先後發表論文180餘篇,SCI收錄30餘篇,主編副主編專著8部,獲得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2項,省部級科研專案10餘項。
從醫近20年來,他在消化道腫瘤和肺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規範化內科治療和腫瘤防治科普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胃腸道腫瘤和肺癌乳腺癌復發轉移防治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積極開展胃癌腹膜轉移“三路化療”等新技術新業務,大幅度提高了晚期胃癌患者的預後。
全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舉辦健康講座460餘場,利用人民網和光明網等網路直播平臺和新媒體,傳播健康科普知識,受益群眾5000多萬人次,抖音號“健康來也”粉絲31萬餘人,點贊330餘萬,總結出防癌40字訣,深受社會大眾和媒體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