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小文章 彰顯大情懷(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

醫生小文章 彰顯大情懷(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

圖為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內科林弘睿主治醫師在為患兒進行檢查。於 淼攝(人民視覺)

3月14日中午,北京積水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滿立波發了下面這樣一條朋友圈,300多人為之點贊。

74歲的老公安,一個月前在外省醫院做了前列腺電切手術,同他一起手術的其他3位患者早已痊癒,只有他反覆大量出血。雖經反覆探查手術、輸血,仍不能止住。週末接到外省醫院的求助電話,同意接收。經300多公里的路程,來院後患者血色素只有5克,已經休克。

昨天下午急診手術。膀胱被血凝塊填滿。周寧、王海醫生輪番上陣用了近4個小時才將血塊清理乾淨。這時我們發現,在患者膀胱與前列腺交界的地方,有直徑不到1毫米的小動脈隨著心臟的跳動,一下一下地湧血。

說句心裡話,外省醫院前列腺電切手術做得還是相當漂亮的,創面平整光滑,只是出血方向指向膀胱,才沒有被發現。

今天早上看患者,他雙眼含淚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看過自己清亮的尿液了。”

“這樣的小文章,我們科室很多醫生都在寫。”滿立波說,透過這樣的寫作,能幫助自己梳理診療經過,提升與患者的共情能力,為接下來的工作注入更多人文關懷。

把關愛融入細節,讓服務增添溫度。不光滿立波如此,不光他所在的泌尿外科如此,也不光積水潭醫院如此。北京市醫管中心近年來把人文建設當作22家市屬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來推進,積極探索建立以“完善人文制度與機制建設、培育醫務人員人文素養、注重對醫務人員人文管理、倡導對患者人文服務、建設良好人文環境”為內涵的人文醫院建設體系,推動市屬醫院人文管理和服務不斷向縱深發展。

堅持創新

回應患者需求

2022年5月,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不慎摔倒,造成嚴重的骨盆骨折。老人體弱,有嚴重的骨質疏鬆,進行傳統的復位把持去實現微創復位幾乎不可能,還很容易發生進一步的醫源性骨折,加重損傷。因此,當地採取了保守治療。結果,老人稍微一動,就痛不欲生。

家屬帶老人來到積水潭醫院後,吳新寶教授團隊使用上一年才研發出來的骨折復位機器人實施了骨折微創手術。術後第二天早上,老人就說骨盆部位不疼了,自己又“活”過來了。術後1個月,老人能夠在助步器的輔助下行走,拍片發現有明顯癒合的表現。

“患者的需求,就是醫生要做的事情,也是醫療創新的動力。”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蔣協遠說,但類似機器人這樣的技術創新永遠也替代不了醫生的作用。因為醫生能夠提供人文關懷,能夠從患者需求生髮出理念的革新。

2022年3月,北京積水潭醫院作為試點開始探索人文醫院建設新模式。“醫院應將患者至上的人文理念貫穿醫院診療全過程,真正做到‘把病人當親人、把工作當樂趣、把醫術當藝術’,打造有品質、有溫度的醫療。”蔣協遠說。

基於此,一年來,該院推出了諸多舉措: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安裝和提供便利設施,開設老年骨折患者就醫綠色通道;透過最佳化交通流線、增加ETC支付等方式,緩解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滿足患者個性化訂餐需求,實現訂餐系統智慧化網路化管理;建立方便快捷的膳食滿意度反饋渠道……

“所有的改進,都是從患者需求出發,換位思考之後推出的。”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書記李玉梅說,“人文建設,就是以患者為中心,這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記下感動

不忘初心使命

《深夜的堅守與告別》《我的心願,不過是如你所願》《門診監控下的暖心一幕》《病房裡的酥油茶》……翻看該院醫護人員寫作的平行病歷,當看到恆大爺經過全踝關節置換術又能重新自如活動了,當讀到藏族小夥在病房裡喝上了帶有家鄉味道的酥油茶,感動悄然湧上心間,為醫護人員的真情付出所打動。

除了上面提到的小文章,積水潭醫院近年來在全院鼓勵有興趣的醫護人員寫作平行病歷。“這一年來,平行病歷的數量翻了一番。”醫務部黨支部書記汪蓓說,“剛開始還擔心大家因為工作忙不會有太多人響應,但不少科室的大夫還是很熱衷這件事情的。”

“跟患者的交往中,感動經常發生,可能是因為比較繁忙,大家感動過了就過了。如果經過我們的倡導,推一把,讓大家形成習慣,經常記錄下來,就能形成一種氛圍。”汪蓓說,“寫出來並被髮布,對作者、對其他人都是一種激勵和教育,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做這件事。這就是人文情懷在起作用。”

在滿立波看來,寫作平行病歷,是對內心的梳理,是對初心使命和職業規劃的反思。“古人講,吾日三省吾身。這樣做有助於緩解醫生的職業倦怠,實現不斷地提升。”他說。

“人文醫院建設是一項事關醫院長遠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歷史的積澱,更需要不斷地傳承和創新。”李玉梅說,“平行病歷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不能用它替代所有的內容,但畢竟這一部分做起來後,能顯著地帶動人文醫院的建設,時刻提醒大家不忘救死扶傷的使命。”

這正如該院一篇平行病歷所言:“對於患者來講,他們的願望就是無憂無慮地、不受病痛折磨地生活。而努力實現每一位患者的願望,就是每個醫務工作者最簡單、最樸實的心願,是我們願意終生為之付出汗水的信仰。”

雙翼齊飛

醫療更有溫度

“醫學人文是醫院發展的內涵,是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表現。”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說,公立醫院發展邁入新時代,更需要建設高質量發展新文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更加重視患者滿意度和改善就醫體驗。同時,醫院迴歸人文、迴歸尊重生命也是醫改成功的重要標誌。

如今,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如何做好醫院的人文建設,面臨很多新挑戰。一是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發病率的上升,老百姓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對醫學人文提出了新挑戰。二是新技術發展帶來新的倫理問題。比如,目前北京市屬醫院有國家級醫學中心、研究中心和實驗室22個,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專科114個,基因組學、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快速融入醫療服務中,涉及很多新的倫理問題。

李玉梅說:“醫生看病這件事跟其他的勞動不太一樣,每天門診量那麼大,一個上午看50個患者,要想都盡心用心地看,必須得真的感興趣,具有發自內心的向善動力,光逼他是沒有用的。”

如何與不同患者打交道,滿立波很有經驗。“先定好調,我們的目的是怎麼才能讓患者滿意。如果感覺和患者溝通不順暢,如果感覺患者特別挑剔,那就換個思維方式,找找他不滿意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問題,也可能是患者的問題,但大部分都是我們的問題。找出來,解決掉。”他說。

“無論技術怎麼發展,醫療技術還是要為人服務,是有溫度、有情感的。醫學有兩隻翅膀,一隻是技術,一隻是人文。患者不僅需要疾病的救治,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尊重、心理上的關懷。只有將醫學人文與醫療技術高度融合,才能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潘蘇彥說。(記者 熊 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3月28日 第09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34 字。

轉載請註明: 醫生小文章 彰顯大情懷(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