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常規生活中,總會免不了有一些溼氣進入體內,或者是吃的東西自帶溼氣,或者是生活的環境溼氣很重,或者是本身不愛運動很少出汗讓溼氣無法正常運轉,又或者身體因素不能讓溼氣順利完成迴圈。不管是什麼原因,溼氣重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是肯定的,祛溼中醫有妙招。
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溼氣(又稱溼毒)遇寒氣則為溼寒,遇熱則溼熱,遇風則風溼。溼氣纏身,就會使身體虛弱不受補,如隔山打牛,同時也是諸多慢性疾病病的根源所在,所以對於溼氣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切不可大意。
溼氣重的危害
1、肥胖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2、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4、長痘
長痘有兩大根本原因:一是體內垃圾的產生,二是垃圾的排洩不暢。
很多人認為,常吃上火和熱性食物是誘發痘痘的原因。但總有那麼一群人,三餐規律、飲食清淡,卻總是被痘痘糾纏,可見上火食物只是誘發痘痘的一個體外因素。
中醫祛溼有妙招
根據中醫經絡腧穴的理論,按摩手足陽明經有清熱健脾作用,足太陰脾經有化溼健脾作用,因此不妨自行按摩這些經絡上的足三里、陰陵泉、曲池等穴位,既健脾又去溼清熱,能改善以上症狀,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1、足三里
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系統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說,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慾,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2、陰陵泉
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有運中焦、化溼滯的功效,適當按摩,可以利小便,讓體內的溼邪從小便而出,從而有利於脾的氣機執行恢復。
3、曲池
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有清熱作用。夏天按摩能清暑熱,可預防與治療中暑。
以上穴位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餘四指自然放鬆,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揉動各2~3分鐘,手法宜輕柔、穩健、有滲透力,可以間隔5分鐘後再進行按摩,按摩時間總共以每穴5~10分鐘為佳。
記得分享給身邊的人,關愛自己,關注健康,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