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痛徹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頭條創作挑戰賽#

最近,手術室的護士小劉想給她姐姐家孩子做一個包皮手術。於是,找到麻醉科同事幫忙。

張醫生一看是同事的孩子,欣然答應。

由於過於擔心,小劉問了張醫生好多問題。其中,就包括疼不疼的問題。

常年在手術室的耳濡目染,她大致瞭解麻醉科用藥情況。如果做全麻,一般要用到鎮靜藥、鎮痛藥以及肌松藥等。

一刀下去痛徹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但她聽張醫生說只用一種“牛奶”的藥之後,有點擔心了起來。她在想:不用止疼藥能行嗎?

看到同事的擔心,張醫生並沒有多想。因為他非常清楚的是,醫護人員的擔心就是多。這裡面,可能與瞭解太多有關。

就拿怕疼這方面,當醫護人員躺在手術床上被做手術的時候,心理上的擔心、肉體上的疼痛都比一般人明顯。

回到前面“牛奶”的話題:這裡說的“牛奶”,並非真的牛奶,而是指一種靜脈麻醉藥。這種藥的外觀,和牛奶非常像。由於其可控性非常好,深受廣大麻醉醫師喜愛,因此親切稱呼其“牛奶”。

這種藥的主要作用就是鎮靜,兼具一定的鎮痛效果。但對於強烈的疼痛,還是要輔助專用的鎮痛藥的。

一刀下去痛徹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面對小劉的疑問,張醫生安慰道:不用擔心啊,都幹多少年了,還能讓你家孩子遭罪呀?!

這時,也許很多人都會有疑問:切包皮,只用鎮靜能行嗎?

其實,從理論上是沒問題的。只要鎮靜程度足夠,是能做下來這個手術的。

說到這兒,就要說說疼痛的本質了:疼痛的科學定義,是人對不良刺激的一種不愉快體驗。

大家試想一下:在強大的鎮靜下,大腦已經分不清什麼是“不愉快體驗”了,談何感知疼痛呢?

但實際工作中發現,大劑量鎮靜是有弊端的。比如,會導致呼吸抑制或者甦醒延遲。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大腦的永久損害。

正因為如此,肌肉鬆弛劑問世了。可以說,肌松劑的一大歷史貢獻,就是讓病人從過度的鎮靜中解脫出來。

一刀下去痛徹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由於包皮手術時間短,不宜使用肌松,但張醫生早已制定好了方案:注射靜脈麻醉藥之後,再讓醫生補一針局麻。

這一針局麻藥的意義非常大:

一方面,可以實現徹底阻斷疼痛的作用。用了鎮靜藥之後,雖然大腦感知不到疼痛了,但傷害性刺激是客觀存在的。

過度的傷害性刺激,可能導致機體產生不良反射。這種不良反射,可能引起機體很多負面影響。比如,消化道恢復延遲或者免疫力下降;

另一方面,可以在手術結束前減少麻醉藥的注射。減少靜脈麻醉藥的總量,就意味著進入大腦的藥量在減少。

儘管目前的大樣本研究顯示麻藥對3歲以上人群未見明顯的腦損害,但還是應該儘量避免。因為,隨著研究的進展,說不準就給出不同的結論呢。

一刀下去痛徹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另外,小孩的甦醒絕對是一個問題,也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

如果是大人做手術,手術結束的時候比較安靜、可回答問題,一般認為是最佳效果;

但是,如果是小孩兒甦醒之後一聲不吭,那就是大問題。

有人問:難道還得大哭大鬧嗎?

確實是這樣。小孩子醒來哭鬧,表明孩子氣道是安全的,迴圈也沒問題。麻醉安全,首要的就是氣道,其次就是迴圈。只要這兩個系統正常,大機率不會有問題。

聽了張醫生專業的講解,小劉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感慨地說,每天都在一個手術室工作,沒想到麻醉有這麼多門道!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5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刀下去痛徹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