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子女孝不孝和出生順序有關,這是什麼理?瞭解後才知前後也很重要

由 完顏翠琴 釋出於 健康

對於晚年後的父母們來說,有一個體貼又孝順的子女才是一生無憾的幸運,雖然說每一個父母養育孩子的初衷不完全是為了有所回報,但是孝順的子女卻有著自帶暖意的光環,孝順即是中華傳統的美德又是一個人心底的暖潮,所以有一個孝順又體貼的孩子,可以說是所有父母的心願。
但是,有的時候你越是渴望、現實卻恰恰相反,很多時候孩子的孝不孝也不在單方面,而是父母種下什麼樣的因、才會結下什麼樣的果子。之前,我一直認為孩子孝不孝順是本質夾帶,跟環境和出生的順序無關,甚至遇到有人說"孩子孝順和出生順序有關"時,心中還滿腔反對地怒懟,等到真正感同身受之後才知道內心的孝不孝,還真和出生的順序有關。
01
在兩孩家庭裡,被忽略的那個孩子最容易叛逆,也最容易和父母之間感情鬧僵
25歲的麗麗是家裡面的獨生女,但是因為母親早早病逝的原因,麗麗又是在單身家庭長大的孩子,就麗麗的童年來說基本上都在等待和失望中度過,12歲以前年年盼得父親早歸,15歲以後從等待到失望、再到習慣,直到父親再婚並生了妹妹之後,麗麗內心的失衡才變得明顯,後來麗麗從叛逆厭學、到早戀,成為了大家眼裡面的問題少女。
因為叛逆的原因,麗麗的父親對她只有斥責和失望,一件又一件、一樁又一樁的叛逆+失望,讓父女二人成為了最遙遠的親情,因為麗麗心中不平衡的原因,結婚生子之後也很少回去探望父親,而麗麗的父親也因為種種矛盾一直負氣,對外堅稱"沒有麗麗這個女兒……",雙方都不肯讓步的親情,也註定讓窟窿越來越大、難以修補!
02
在多孩家庭裡,一碗水端不平、偏心是常態,但棒子底下還真容易出"孝子"
同村的劉阿婆一共生了2兒2女,在她那個年代生4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小家之戶,很多家庭不是生6個、就是生7、8個,在那個時候衣食溫飽就是父母能給孩子們最深的愛。劉阿婆是一個幹活比較拼命的母親,尤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以民為食的基礎生活,劉阿婆更是沒日沒夜地辛苦勞作,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女強人"。
當然,在"女強人"的背後自然是要犧牲到一部分重要的東西,比如缺少丈夫的理解和包容,在無限的勞作下,劉阿婆雖然是家裡面的主心骨,但是由於太累、經常發牢騷的原因,和丈夫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矛盾。在養孩子方面,大女兒、二女兒年齡大些經常充當苦力,因為家裡面沒錢供不起上學的原因,劉阿婆只送了兩個小兒子上學,經常發脾氣、心懷不滿的兩個大女兒,一犟嘴就是迎來無情的棒打。
儘管那個時代的重男輕女較為凸顯,也儘管劉阿婆的兩個大女兒經常被棒打,但是從劉阿婆的現狀來看,真正做到承歡膝下的卻是女兒,每逢劉阿婆生病的時候兩個兒子不聞不問,只有兩個女兒在身邊忙前忙後,一說要拿錢的場合女兒掏的也是無怨無悔。
麗麗和劉阿婆的故事告訴我們,子女孝不孝順和出生的前後順序還真是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在子女孝不孝和出生順序有關的理兒裡,均在於父母打小對孩子的態度如何,而這個態度還要跟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為在劉阿婆那個年代棒子底下出孝子有著一定作用,但動不動鞭打的童年放在如今時代能剩下的只有叛逆和頂嘴,想要孩子將來孝順、懂得常回家看看,我個人認為保持孩子的感恩之心非常重要。
那麼,孩子的感恩之心父母平時該如何平衡、保持呢?
1、用獨立去包裝孩子的堅強
懂得感恩孝順的孩子,往往經歷了很多人生轉折,在各種困難、和所經裡,他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堅強還有細微的洞察能力。當父母老去時,懂得洞察的子女會觀察到父母的日常改變,並從中感嘆歲月匆匆的無奈,很多子女在父母生前不懂得珍惜感恩和陪伴,待離去後哭得撕心裂肺還後悔不已,但這又有什麼用呢?
後悔的泣不成聲,大多數也是責怪自己對父母觀察的太少,以至於父母"悄悄"老去了也不知道,所以讓孩子堅強起來他們遇事往往更容易處事不驚。孩子的堅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獨立去包裝,咿呀學語時的獨立發聲、學走路時摔跤自己爬起來、被欺負時知道自己討公道、興趣學習時有自己的選擇權……
2、用陪伴去影響孩子的態度
獨立、堅強,只是孩子成長的基礎需求,而父母真正有價值的影響就在於陪伴教育,陪伴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也是最有效果的教育,你的陪伴有多認真、孩子的回饋就有多實用。在資訊化的便利生活裡,有太多的父母被手機矇蔽了雙眼,他們忘記了陪伴孩子、也忘記了傾聽孩子,直到孩子多次述說、無所應而寂靜離場時可能還毫無察覺。
被忽略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缺愛而情緒暴怒、叛逆,在種種犟嘴的忤逆下,又習慣性地被父母貼上很多標籤,比如"熊孩子"、"問題少女"、"叛逆郎"、"不孝子"、"白眼狼"……。不管是什麼樣的標籤父母貼一次就是把孩子往外趕,因為包括我們大人在內,也不喜歡輕易被人貼標籤、尤其是各種負面標籤,所以作為感恩之心的第二重要,就在於用陪伴去影響孩子的態度。
3、用已身去作則孩子的人生
曾經,在看某綜藝節目的時候被節目裡一個天真懵懂的小孩吸引了,小孩說"我要好好學習、努力掙錢",當被問"努力掙錢幹什麼"的時候,孩子一句"我要把爸爸媽媽送到養老院享福去",讓現場變得鴉雀無聲、更多的是深思下心虛。怎麼回事呢?原來孩子的父母把奶奶送到養老院時,孩子哭得很傷心、不願意,奶奶告訴他:"傻孩子,你爸媽是送奶奶去享福呢"!
簡單的一件事情,卻足以看出大人的以身作則有多麼重要,孩子的孝不孝就跟他們的成長一樣需要日積月累,並不會因為一朝一夕就根深蒂固,而固化孝順二字的教育莫過於父母的以身作則,不想孩子以後用你現在的方式去"孝敬"老人,那麼現在就要用已身去作則孩子的人生,讓他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