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讓人糟心了,熊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熊孩子”常來形容調皮搗蛋的孩子,俗話講小孩子不懂事,難免會做出一些令人生氣的事情,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熊孩子”的不懂事,往往是父母過分寵溺的結果,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不可以打的,因為這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觀念,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打孩子目的並不是為了“打”,而是要起到震懾作用,讓孩子對體罰有所忌憚,且讓他明白所做之事已經觸犯到父母的底線了,即使他不明白父母為何對自己所做之事很生氣,也可以起到防範作用,等孩子長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當然,“打”孩子也得講究科學的方法,畢竟現在是文明社會:
一、 及時性
孩子犯錯,及時的懲罰往往起到最佳的效果,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記憶系統不牢固,如果父母間隔太長時間再去處理孩子的錯誤,起到的效果可能就不太明顯了,所以,一旦孩子犯錯,及時的處理很重要。
也就是說,孩子剛一犯錯,父母就要介入必要時用“打”來懲罰,這樣做最能讓孩子記住此次教訓,等下次再想犯錯時,就會有所忌憚,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父母在教訓孩子前,最好能夠弄清孩子錯在了哪,並在教訓的過程中,加以指明,如果當即沒有辦法懲罰孩子,等回家後也要及時懲罰,千萬不能得饒人處且饒人,最終只會害了孩子。
二、 控情緒
懲罰和家暴是兩回事,父母不要將此混淆,生活中,很多父母脾氣易暴躁,孩子稍有不對就會加以毆打,這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畢竟我們的初衷是為了教育孩子,並非是要孩子屈服於暴力之下。要明白“胡蘿蔔加大棒”的道理,只有讓孩子做出改變的“打”才是對的,其他的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因此,懲罰孩子的時候,父母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帶有激烈的情緒反應,用一個平常心去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發洩情緒,如果父母自覺做不到這點,那麼就不要用“打”來教育孩子了。
三、 分情況
知道了如何用“打”來懲罰孩子,父母們還得學會分情況處理,孩子犯錯固然不對,父母教育理所應當,但凡事總用打來解決也是不對的。要知道孩子眼中很多事情是不能用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的,所以懲罰孩子前,父母們要耐心的瞭解孩子犯錯的初衷是什麼,如果是初衷沒有問題,加以引導就不需要批評了,如果初衷不對,再打也不遲。熊孩子的確很難管教,但再硬的骨頭總要有人去啃,更何況他是“你”的孩子呢。
最後提醒父母們一點“如果孩子比較犟,打也不能奏效,不妨試試冷處理,或許能夠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