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智慧父母一定要做好4個方面的引導,很重要

由 納喇曉枝 釋出於 健康

群體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孩子獲得歸屬感、認同感及社會支援的地方。
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獨來獨往,他們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回家,甚至集體活動也總是不參加。孩子不合群,對他的身心健康都有十分不利的影響。
父母應該從下面4個方面進行引導:
1. 尊重天性,正向引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要尊重孩子,不要去強制性管束孩子。孩子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你要去了解他們,善意的跟他們相處。
其實,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獨處的環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自己的天地,和別人一起玩反而會不自在,相對被動。
父母不要強行讓孩子放棄自己的喜好,去迎合夥伴,打入群體中,要保持孩子自己的特質,順應孩子的天性來加以引導。
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開始,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透過自身的努力和優秀,散發自己特有的氣質,吸引志趣相投的夥伴。孩子也會更自信,利於他敞開心扉,更加積極主動。
2. 給孩子更多的愛,充實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不合群的孩子表現為膽子很小,性情也比較軟弱,因為他們感受到的愛不夠多。
對這種孩子,父母、老師應該給他更多的關注和親切的關愛,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
只有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被愛,增強內心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建立起對親人朋友、對外界環境的信任感,與小夥伴相處時才能放得開。
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安全和一定的規則範圍內,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過多苛求孩子、控制孩子,鼓勵他大膽探索,勇敢嘗試,給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和諧的心理環境。
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內,盡情地探索。讓孩子自己做,他的能力會慢慢提升。
3. 克服依賴,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有些孩子不合群是因為對家長過於依賴,缺少基本的獨立自主能力,這主要還是歸結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包辦替代過度,導致孩子喪失了鍛鍊自己、肯定自己的機會。
內心強大的孩子,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去保護自己,這樣他們不會害怕。
而相反,心理根基搭建在父母身上的孩子,一離開父母就找不到自己了。不知道怎麼說話,甚至走路都不知道該先出左腳還是先出右腳。
請積極地鼓勵孩子去獨立完成一件事。這樣做能讓孩子認識自我、肯定自我。
讓孩子自己嘗試處理一些事。因為在他們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與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4. 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
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自己不常和人打交道,一有空就宅在家裡,處於一種封閉的狀態,孩子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如果爸媽經常把孩子關在家裡,孩子們在閉塞的地方就會產生拒絕交朋友的想法。所以平時爸媽要記得帶孩子多出去轉轉,比如多帶孩子去公園、廣場等人多的地方,特別是增加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時間。
對於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更要將特意為其安排交往的環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參加活動,千萬不能因他“不會”或“不懂”而將其棄之一邊。
孩子出現不合群這種情況,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冷靜下來,仔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對孩子成長道路的一種考驗。我們需要正確的去引導孩子走出孤僻的環境,這是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合群的能力,比如適當地採用“放養”教育,讓孩子成為受其他小夥伴歡迎的寶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