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臨夏本草漫談 |桑葉

由 谷太枝 釋出於 健康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桑葉始載於《本經》,列為中品,為常用中藥。桑樹分佈於全國各地,臨夏地區有零星栽培。桑樹藥用部位較多,如桑葚子(乾燥果穗),桑枝(嫩枝),乾燥根皮(桑白皮)均供藥用:見附註。

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月赤昏花。

現代研究表明:桑葉具有降血糖,抗炎,增加免疫功能,抗菌、抗凝等作用

用法: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方選:1.明目延齡丸治風熱頭痛,目赤或肝火旺,頭暈眼花:霜桑葉、菊花各6g。共研極細末,和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6g,白開水送服。《慈禧太后醫方選議》

2.桑菊薄竹飲治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喉痛及結膜炎:桑葉、菊花各5g,竹葉、白茅根各30g,薄荷3g,共用沸水浸泡,低糖調味,當飲料多量飲用。《中國藥膳學》

附:1.桑枝:微苦、平。歸肝經。祛風溼,利關節。用於風溼痺痛,肩臂、關節痠痛麻木。用量:9-15g。

2.桑白皮:甘,寒。歸肺經。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用量:6-12g。

3.桑椹子:甘、酸,寒。歸肝、腎經。滋陰養血,生津潤腸。用於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耳鳴,鬚髮早白,失眠,腰痠,腸燥便秘。用量:10-15g。